谁将金谷传毫素,座上无人不回顾。
乍展旋惊涧水流,才开已识河阳路。
四壁真看片锦围,中庭如见双鬟度。
移席休临坠妓楼,解衣欲挂沙棠树。
仿佛明妃出塞吟,听来未必梁尘误。
诗成酌我我岂辞,便过三斗无论数。
绿珠安在恰当垆,似留且往势可呼。
意惨昆崙紫䆗窱,色寒沧海红珊瑚。
君家富贵合如此,此时那知有障子。
纵然客散掩空堂,犹闻夜夜春风起。
这首诗描绘了金谷园的美景,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感悟,将金谷园的美丽与繁华展现得淋漓尽致。
“谁将金谷传毫素,座上无人不回顾。”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金谷园的向往之情。诗人将金谷园比喻为一幅精美的画卷,座上之人无不为之驻足,回首凝视。这里的“谁将金谷传毫素”意味着金谷园的美已经超越了文字的描述,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存在。而“座上无人不回顾”则揭示了金谷园的魅力之大,足以让人为之驻足。
“乍展旋惊涧水流,才开已识河阳路。”这两句诗描绘了金谷园中的景象。诗人仿佛置身于金谷园中,突然之间,山涧的水流声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惊讶地发现,原来涧水流淌之处就是河阳路的起点。这里的“乍展旋惊涧水流”形容了金谷园中的山水景色之美,让人不禁为之惊叹。而“才开已识河阳路”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金谷园中道路的熟悉程度,他已经能够一眼识别出河阳路的起点。
“四壁真看片锦围,中庭如见双鬟度。”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金谷园中的建筑之美。诗人站在四壁之间,仿佛置身于一片锦绣之中,而中庭之处则如同看到了一对美丽的双鬟在舞动。这里的“四壁真看片锦围”形容了金谷园四壁上的装饰之美,如同一片锦绣般绚烂多彩。而“中庭如见双鬟度”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金谷园中庭院之美的喜爱之情。
“移席休临坠妓楼,解衣欲挂沙棠树。”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金谷园中宴会场景的欣赏之情。诗人想要移步至宴会现场,欣赏那华丽的歌舞表演,但却又担心打扰了正在举行宴会的人。于是,他决定解开衣服,挂在沙棠树上休息。这里的“移席休临坠妓楼”形象地描绘了宴会的场景之热闹。而“解衣欲挂沙棠树”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沙棠树的喜爱之情。
“仿佛明妃出塞吟,听来未必梁尘误。”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金谷园中的音乐之美。诗人仿佛听到了一首明妃出塞的乐曲,虽然曲调优美,但并不一定是出自梁尘之手。这里的“仿佛明妃出塞吟”形容了金谷园中音乐之声的美妙。而“听来未必梁尘误”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音乐真伪的疑惑之情。
“诗成酌我我岂辞,便过三斗无论数。”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态度。他乐于将自己的作品献给读者,即使需要喝下三斗酒也无所谓。这里的“诗成酌我我岂辞”形容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执着和热爱。而“便过三斗无论数”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自信和豪情。
“绿珠安在恰当垆,似留且往势可呼。”这两句诗描绘了金谷园中的女子之美。诗人在想象中,看到绿珠姑娘依然在恰当的位置摆放着酒垆,似乎还在等待着有人前来。这里的“绿珠安在恰当垆”形象地描绘了金谷园中女子的美丽。而“似留且往势可呼”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女子的怜爱之情。
“意惨昆崙紫䆗窱,色寒沧海红珊瑚。”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金谷园中景物之美的感慨之情。昆崙山、紫䆗窱以及沧海中的红珊瑚都是美丽而壮观的自然景观。这里的“意惨昆崙紫䆗窱”形容了诗人对于昆崙山之壮美的感慨之情。而“色寒沧海红珊瑚”则形容了沧海中的红珊瑚之瑰丽。
结尾部分“君家富贵合如此,此时那知有障子。”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之情。诗人感叹自己曾经的富贵生活如今已经不复存在,现在只能够从记忆中寻找那些美好的日子。这里的“君家富贵合如此”形容了诗人曾经的富贵生活之辉煌。而“此时那知有障子”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金谷园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通过对比过去的富贵生活和现在的萧条景象,诗人表达了对于时间变迁的感慨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