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八道发明光,诏徙群豪赴朔方。
神武临轩耽虎视,将军秉钺郁鹰扬。
山东十二诸侯国,海滨五百义士乡。
厌乱齐臣思定伯,殷忧汉使出勤王。
敌骄拟纵田单火,客愤能飞驺衍霜。
彀骑人人白羽箭,民兵处处绿沈枪。
九河寒色旌旗动,岱岳秋阴鼓角长。
各倚少年轻燕颔,曾经遣戍守渔阳。
一匡九合岂受赐,排难解纷不可当。
往岁潢池先陷阵,三时大战银冶场。
功名未致有庄贾,肝胆欲倾无孟尝。
天子只今顾西北,男儿侠骨埋边疆。
【注释】:
- 简书八道发明光:简书,指汉高祖刘邦的八个开国将领。
- 诏徙群豪赴朔方:皇帝颁布命令,把各地的豪杰迁到边疆。
- 神武临轩耽虎视:神武,指汉武帝刘彻;临轩,登殿;耽,迷恋;虎视,虎视眈眈地观察四周。
- 将军秉钺郁鹰扬:将军,指卫青;秉,持;钺,古代一种武器;郁,盛气凌人的样子;鹰扬,雄健英武的样子。
- 山东十二诸侯国:山东,指崤山以东地区;诸侯国,指诸侯王和公侯。
- 海滨五百义士乡:海滨,指海边地区;义士,有志之士;乡,地方。
- 厌乱齐臣思定伯:厌乱,厌倦战乱;齐臣,指齐国的大臣或官员;思定伯,指想安定国家的人。
- 殷忧汉使出勤王:殷忧,深为忧愁;汉使,指汉朝使者;出勤王,出力保卫王家。
- 敌骄拟纵田单火:敌骄,敌人傲慢自大;拟纵,准备放纵;田单,战国时燕国人,曾用火攻大败赵军;火,指火攻;
- 客愤能飞驺衍霜:客愤,客人的愤怒;驺衍,战国时燕人,善谈天文地理,曾游历各国;飞,飞扬;霜,比喻激烈的战斗。
- 彀骑人人白羽箭:彀骑,即弓箭手;白羽箭,箭杆涂上白色的漆,表示贵重;
- 民兵处处绿沈枪:民兵,指军队中的普通士兵;绿沈枪,枪身涂成绿色,表示贵重。
- 九河寒色旌旗动:九河,指黄河的九条支流;寒色,指寒冷的颜色;旌旗动,表示战争开始。
- 岱岳秋阴鼓角长:岱岳,指泰山;秋阴,秋天的阴暗;鼓角长,表示战争持久。
- 各倚少年轻燕颔:各倚,各自依靠;少年轻燕颔,年轻的英俊下巴;
- 曾经遣戍守渔阳:曾经,曾经有过;遣戍,派遣到边远地方去守卫;渔阳县,今属河北省,是汉代北方边防的重要城市。
- 一匡九合岂受赐:一匡,统一天下;九合,指周武王联合诸侯讨伐商纣;岂受赐,难道会接受赏赐吗?
- 排难解纷不可当:排难解纷,排除困难化解纷争;不可当,形容力量强大,无法抵挡。
- 往岁潢池先陷阵:潢池,指汉高祖刘邦曾被人追杀至荥阳城下;陷阵,冲锋陷阵。
- 三时大战银冶场:三时,指三年时间;大战,大规模战斗;银冶场,今河南洛阳市附近。
- 功名未致有庄贾:功名,成就功名;有庄贾,指像庄贾一样有名望有地位的人物。
- 肝胆欲倾无孟尝:肝胆欲倾,形容忠诚无比;无孟尝,没有谁比得上孟尝君(田文),孟尝君是战国时期齐国的著名政治家、外交家。
- 天子只今顾西北:顾西北,指皇帝现在关心西北方向的事情。
- 男儿侠骨埋边疆:男儿,指男儿英雄;侠骨,指豪迈刚烈的骨头;埋边疆,指英勇牺牲在边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作者通过描绘历史人物形象和事件来表达他对国家兴亡的思考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全诗语言生动形象,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述展现了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品格,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首联“简书八道发明光,诏徙群豪赴朔方”描写了汉高祖刘邦率领军队出征的情景。诗人通过简书和诏令这两个词来强调刘邦的权威和号召力,同时也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赞美之情。
颔联“神武临轩耽虎视,将军秉钺郁鹰扬”则进一步描绘了汉武帝刘彻的形象。诗人将刘彻比作虎视眈眈的猛虎,形象地表现了他的雄心壮志和勇猛果敢。而将军手中的兵器象征着他的力量与威严。
颈联“山东十二诸侯国,海滨五百义士乡”则描绘了齐鲁地区的英雄人物们。这里提到的山东十二诸侯国和海滨五百义士乡都是当时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这里的英雄人物们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接着诗人转入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厌乱齐臣思定伯,殷忧汉使出勤王。”这句诗表达了齐地的臣子们厌倦战乱,渴望平定国家的愿望;而东汉使者则怀着深深的忧虑,为了国家的安危而奔波于边疆。
接下来诗人通过描写战争场景来表现历史的残酷:“敌骄拟纵田单火,客愤能飞驺衍霜。”这句诗描绘了战争中的激烈场面,敌军的骄傲和自信如同田单的火攻战术一般令人畏惧,而敌人的愤怒则如冰雪一般刺骨。
尾联“各倚少年轻燕颔,曾经遣戍守渔阳”则是对那些勇敢牺牲的英雄们的颂扬。他们年轻时就有锐利的下巴,曾经被派遣到边远地方守卫疆土。这一部分既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怀念之情,也体现了诗人对英勇牺牲的深深敬意。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以及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人还借助对历史典故的引用和对战争场面的描绘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