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汉悬清光,三五正参差。
西北起浮云,霏霏风入帷。
白发一何早,隐约当待谁。
快独饮美酒,登台临华池。
赵女荡奇舞,秦筝繁且悲。
忧来亦有方,安得常相随。
【注释】:
建安体:《汉书·礼乐志》中说,汉武帝时,“建章宫为乐府,立乐府博士,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度声为十二曲《唐乐》,李延年使益树广莫十四首,又作《安世房中》《武帝乐》云”。后来,“乐府”一词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制的专称。建安体即指汉魏六朝时期,以曹操父子为中心的一批诗人的作品,其风格与汉乐府相近,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抒发慷慨激昂之情。
悬清光:银河高挂,清澈透明。
三五:指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正参差:正当五月初五。
西北:方位词,指北方。
风入帷:帷帐里透进一阵风吹进来。
白发一何早:头发已经白了。
隐约:不十分清楚。
待谁:期待着什么人。
独饮美酒:独自饮酒。
登台临华池:登上楼台观赏华丽的池塘。
赵女:赵国女子,这里指赵飞燕。
荡奇舞:跳起优美的舞蹈。
繁且悲:繁复而悲哀。
忧来亦有方:忧愁也有方法解决。
安得常相随:怎么能够常常在一起?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写端午时节登台赏景,独饮思人的抒情之作。诗中运用丰富的典故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时光流逝以及孤独寂寞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第一句“河汉悬清光”,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天河(银河)悬挂在夜空中,发出璀璨的光芒,如同明亮的镜子反射出天空的光辉。
第二句“三五正参差”,指的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正是五月的第三个日子,也称为“午月”。此时,太阳与月亮的运行轨迹相交于一点,所以被称为“参差”。这句诗不仅交代了时间背景,还暗示了诗人此刻的心情。
第三句“西北起浮云,霏霏风入帷”。描述了西北方向的天空开始出现飘浮的云彩,微风吹过窗帘,带来了丝丝凉意。这既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也为下面的抒情埋下了伏笔。
第四句“白发一何早”,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已经变白的头发的感叹。这里的“白发”不仅仅是年龄的象征,更是一种岁月无情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无奈和哀叹。
第五句“隐约当待谁”,意味着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心中也在期待着某个人。这种期待既有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也有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感。
第六句“快独饮美酒”,诗人选择了独自饮酒的方式来排解心中的孤独与寂寞。饮酒本身就是一种消愁解闷的方式,在这里显得尤为恰当。
第七句“登台临华池”,诗人登上了高楼,站在高处俯瞰美丽的池塘,欣赏着眼前的美景。这里的“华池”可能是指池塘中的莲花或者其它装饰品,营造出了一种优雅而宁静的环境。
第八句“赵女荡奇舞”,描绘了赵国女子跳起了优美的舞蹈。这里的“赵女”很可能是指历史上著名的美女赵飞燕,她以其舞技超群而闻名于世。
第九句“秦筝繁且悲”,则展现了另一种音乐形式——秦筝的音乐。秦筝以其凄婉的旋律著称,往往与悲伤的情感联系在一起。
第十句“忧来亦有方,安得常相随”,表达了诗人面对生活中的忧虑,虽然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却难以长久地与身边的人保持紧密的联系。这种表达既体现了诗人对于现实的无奈,也透露出对友情的深切期盼。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物活动的描写,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同时,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也是值得人们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