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正徘徊,繁霜以霏霏。
经过至朔方,惆怅我武威。
白骨何籍籍,铠甲贯疮痍。
猛兽蹲高冈,狐兔失故蹊。
伐薪缺斧斨,饮冰胶马蹄。
远行多苦寒,中路渴与饥。
是时一介志,悠悠谁当知。
【解析】
这是一首写北征途中的艰辛与孤独的诗。诗人用“北风正徘徊,繁霜以霏霏”写出了北风的寒冷和飘飞的雪花,用“经过至朔方,惆怅我武威”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白骨何籍籍,铠甲贯疮痍”“猛兽蹲高冈,狐兔失故蹊”描绘了北风严寒、战乱频仍、生灵涂炭的景象;“伐薪缺斧斨,饮冰胶马蹄”“远行多苦寒,中路渴与饥”表现了路途艰险,生活艰辛;最后两句“是时一介志,悠悠谁当知”抒发了内心的悲凉无奈之情。全诗意境苍凉凄迷。
【答案】
译文:北风在天空中徘徊着,漫天飞雪纷飞飘洒。我经过到了北方边塞,心中惆怅满怀。白骨堆积如山岗,战士身上有伤痕。野兽蹲在高高的山冈上,狐狸和兔子迷失了原来的道路。砍柴缺少斧头工具,喝冰水粘住马蹄。漫长的旅途充满艰辛,半路上饥渴难以忍受。那时一心要建功立业,如今无人理解我的志向。
赏析:此篇为《文选》所收录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写了诗人从长安出发,途经洛阳、武威到幽州(今北京一带)的北征行程,抒写了途中的见闻感受以及由此产生的感慨。诗中写景状物,形象生动;抒情叙事,感情真挚;议论说理,意味深远。
开头两句:“北风正徘徊,繁霜以霏霏。”起势不凡。北风的呼啸声正不绝于耳,满天的雪花纷纷扬扬。诗人把这种天气比作北国的冬天,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气氛。这两句不仅交代了时间的节令,而且写出了北风的强劲和大雪的狂野。
接着写到:“经过至朔方,惆怅我武威。”诗人继续描写自己的行程,由洛阳来到朔方(今山西北部一带),一路上感到十分惆怅。这两句既交代了行程又点明了地点,同时透露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下面四句,主要写途中所见:“白骨何籍籍,铠甲贯疮痍。”诗人看到路旁躺着许多被敌人杀死的士卒和马匹的尸体,还有穿甲的人也躺在那里。这些惨死的将士们都是身披铠甲,身上布满创伤而死的。这两句通过具体的视觉形象,写出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们的不幸遭遇。
接下来写:“猛兽蹲高冈,狐兔失故蹊。”诗人看到凶猛的野兽蹲坐在高处,而那些狐狸和兔子也因惊恐而失去了它们的旧路。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灾难。
然后诗人写道:“伐薪缺斧斨,饮冰胶马蹄。”因为缺少斧子和凿子,伐树时很困难;而由于河水冰凉,连喝水也很困难。这两句进一步写出了旅途的艰难困苦。
最后两句:“远行多苦寒,中路渴与饥。”旅途遥远而艰苦,口渴饥饿难忍。这两句既写出了行军的艰辛,也表现出诗人的悲凉无奈之情怀。
最后一句:“是时一介志,悠悠谁当知?”这时我一心要建功立业,但天下又有谁能了解我的想法呢?这两句既是对前面诗句的概括,也是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叹和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