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屠善幻化,利益夸群愚。
未能空诸有,亦复崇其居。
巍巍金银宫,涌出空山隅。
兴废固由人,无乃法所驱。
眷兹天竺名,古来封域殊。
移之被此地,欲表神灵区。
地势既形胜,人情亦奔趋。
我来适闲旷,二三同志俱。
登顿虽云劳,逍遥还足娱。
仰睇群峰秀,俯循流水迂。
微风动灵籁,满耳聆笙竽。
徘徊将日暮,浩然赋归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以下是逐句的翻译、注释和赏析:

  1. 三天竺
    译文:三天竺。
    注释:这里指的是佛教圣地天竺(古印度),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与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并称。
    赏析:诗的开篇即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天竺。在唐代,天竺不仅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文人墨客向往之地。

  2. 浮屠善幻化,利益夸群愚。
    译文:佛塔巧变幻,利益夸群愚。
    注释:浮屠,古代对佛塔的称呼;幻化,变化多端的意思。夸群愚,夸耀给那些无知的人。
    赏析: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佛教建筑艺术的赞叹,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佛教的盲目崇拜和无知态度。

  3. 未能空诸有,亦复崇其居。
    译文:未能消除一切有形之物,却尊崇它的居所。
    注释:“诸有”指所有有形的物质;“空诸有”指超脱物质世界。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矛盾的情感——既无法真正达到超脱世俗的境界,却又不得不尊重和仰视那些神圣之地。

  4. 巍巍金银宫,涌出空山隅。
    译文:巍峨的金银宫殿,从空山的角落中涌现。
    注释:“金银宫”指佛教寺庙,通常用金碧辉煌来形容;“空山”指深山之中。
    赏析: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景象,展现了佛教建筑的宏伟和神秘。

  5. 兴废固由人,无乃法所驱。
    译文:兴衰变迁总是由人主宰,莫非佛法在其中驱使?
    注释:兴废,指事物的发展变化;法,指佛法;无乃,表示或许、恐怕;法所驱,指佛法在背后推动着事物的变化。
    赏析: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对佛教与世事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无奈感。

  6. 眷兹天竺名,古来封域殊。
    译文:眷念这个天竺的名称,自古以来疆域各不相同。
    注释:眷念,怀念、思念;封域,指国家的疆土。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天竺这片古老土地的深深眷恋。

  7. 移之被此地,欲表神灵区。
    译文:将它移至此地,意在展现神灵的领域。
    注释:移之,把天竺移到这里;被,遭受、承担;欲表神灵区,意在彰显天竺的神性和神圣之地。
    赏析:这两句诗揭示了作者将天竺移植于此地的目的——为了彰显其神性与神圣。

  8. 地势既形胜,人情亦奔趋。
    译文:地势既显得险要,人们也争相前来。
    注释:形胜,形容地势险要;奔趋,争相前来。
    赏析:这两句诗描写了天竺地形的优越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其的关注和向往。

  9. 我来适闲旷,二三同志俱。
    译文:我来到这里享受悠闲宁静,二三志同道合的朋友都来了。
    注释:适闲旷,享受空闲时光;二三同志,指二三志同道合的朋友。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天竺这个地方的喜爱之情,以及在这里结交朋友的愿望。

  10. 登顿虽云劳,逍遥还足娱。
    译文:虽然攀登劳累,但逍遥自在足以娱乐身心。
    注释:登顿,登山跋涉之意;逍遥,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状态;娱,娱乐、消遣。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虽然经历了一番劳碌,但最终感到心旷神怡,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11. 仰睇群峰秀,俯循流水迂。
    译文:抬头仰望群山秀丽,低头观察溪流迂回曲折。
    注释:仰睇,抬头看;俯循,低头看;群峰,众多山峰;流水,指溪流或河流;迂,弯曲、曲折。
    赏析: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欣赏,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出自然界的和谐与美丽。

  12. 微风动灵籁,满耳聆笙竽。
    译文:微风吹拂着灵巧的琴声,耳边仿佛响起了笙和竽的声音。
    注释:灵籁,指美妙的琴声;聆,聆听;笙竽,古代乐器名,此处泛指音乐。
    赏析:这两句诗以音乐为媒介,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感受。

  13. 徘徊将日暮,浩然赋归与。
    译文:我在夕阳下徘徊不已,心中感慨万分,于是吟诵归去。
    注释:徘徊,徘徊不定;日暮,太阳落山;浩然赋归与,意指抒发内心的感慨和情感。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在游览一天竺之后所经历的情感转变,从一开始的游览欣赏逐渐转向内心的感悟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