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亦逢秋色,登临若远行。
江通灌婴井,山到越王城。
何见非交态,难言一宦情。
大东千里月,石镜好同明。

寄怀余德甫 其一

岂亦逢秋色,登临若远行。江通灌婴井,山到越王城。

何见非交态,难言一宦情。大东千里月,石镜好同明。

注释:

  • 岂亦逢秋色:难道也是秋天的景象吗?
  • 登临若远行:登上高处好像在远方旅行一样。
  • 江通灌婴井:江水与灌婴井相连。
  • 山到越王城:山峦直插越王城(今绍兴)的城郭。
  • 何见非交态:如何能够看到这种交谊的姿态呢?
  • 难言一宦情:难以形容这一份为官的心情。
  • 大东千里月:广阔的东方天空中,有一轮明亮的月亮。
  • 石镜好同明:如同明亮的石头镜子。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的作品,通过描绘一幅秋天的山水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仕途的感慨。诗中的“岂亦逢秋色,登临若远行。”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秋天的景色赋予了生命和情感,使得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接着,“江通灌婴井,山到越王城。”两句则进一步展开了这幅画卷,将江水、灌婴井和越王城巧妙地联系起来,形成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面。最后,“何见非交态,难言一宦情。”两句则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为官的无奈。而“大东千里月,石镜好同明。”两句则以明月和石镜为象征,寓意着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永恒不变。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