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东门东羯雏啸,宁馨王郎识奇兆。
单车快马追不还,宁知夜死排墙间。
当时预恐乱天下,天下苍生竟谁误。
一家三窟本身图,青州非羯还非胡。
何须更叹东门雏。

诗句原文

上东门,东羯雏啸。宁馨王郎识奇兆,单车快马追不还。宁知夜死排墙间,当时预恐乱天下。天下苍生竟谁误,一家三窟本身图。青州非羯还非胡,何须更叹东门雏。

译文注释
《东门啸》是明朝李东阳的作品。全诗以“东门”为题,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动荡、人心不安的忧虑和担忧。诗人通过描绘一个少年在东门长啸的场景,暗示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诗中的“宁馨王郎识奇兆”,指的是晋大臣王衍(字夷甫)看见石勒(羯族)时,认为他有非凡的才能和潜力,可能成为祸乱天下的人物,从而下令追捕。然而,石勒已经离去,最终成为了一代枭雄。而“一家三窟本身图”,则反映了当时一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自己寻找多条退路。最后一句“何须更叹东门雏”,则是诗人对那些只顾自己利益,不顾国家和人民安危的人的讽刺和批评,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作者对国家和社会现状忧虑的诗歌。诗人通过对“东门啸”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动荡不安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恐惧。诗中的“宁馨王郎识奇兆”“一家三窟本身图”等句子,都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同时,诗人也表达了他对于个人命运的感慨,以及对那些只顾自己利益,不顾国家和人民安危的人的讽刺和批评。这首诗语言简练、含义深远,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在明朝时期创作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从诗的内容和风格来看,这首诗可能是作者在看到国家和社会现状后,有感而发的产物。诗人通过描绘“东门啸”的场景,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担忧和忧虑,同时也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