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先生,晚翠之子,德安之孙,清谈玉雪颜春温。
文贞公,学行世所尊。
先生年二十游其门,两家子姓诸弟昆。
衣冠器业朴且敦,嗟哉典刑今尚存。
先生六经饫千古,中年作官向吴楚。
当时弟子数百人,三十年来半台府。
先生朝投章,暮解组,箕裘之子能继武,吾复何为走尘土。
有田可耕,有溪可渔。
先生之庐,左琴右书。
岂徒玩风月,亦以忘形躯。
北堂老妪头总白,筋力矍铄不与儿童殊。
向来东游复西客,梦寐得返山林居。
山中之乐乐只且,人皆不足我有馀,嗟此不饮将何如。
登庙廊,望江海。
谁其作歌歌寿岂,先生诸郎我寮采。
尊前桂酒绿正浓,篱下菊花黄可采。
方当再拜祝眉寿,不得登堂共斑彩。
愿同七十还归来,门外竹林青未改。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罗先生的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罗先生的敬仰之情。诗中描绘了罗先生的形象:德高望重、学问渊博、品行高尚、才华横溢。诗中的关键词包括“寿岂堂歌”、“德安之孙”、“清谈玉雪颜春温”等,这些词语都体现了罗先生的气质和风采。
译文:
罗先生的品德如同春天的温暖,他的学问和才情如冰雪般纯洁。
罗先生是文贞公的孙子,他的家学深厚,人品端正。
罗先生年轻时就游历于各地,结交了许多朋友。
他穿着简朴的衣服,举止大方,给人一种敦厚的感觉。
罗先生精通六经,对古代文化有深入的研究。
他在中年时期担任官职,前往吴楚等地。
当时有许多学生跟随他学习,三十年后,他们中有许多人成为了官员。
罗先生朝为官时投下公文,暮即辞官归隐山林。
他的儿子继承他的志向,继续在社会上有所作为。
罗先生有一片农田可以耕种,一条溪流可供钓鱼。
他居住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周围环境优美,让人心旷神怡。
北堂的老妪头发白了,但她的精力仍然旺盛,与儿童无异。
他曾东游西走,梦寐以求地想要返回山林中居住。
山中的生活简单而快乐,人们往往羡慕他的悠闲。
罗先生感叹自己不喝酒将怎么办呢?
登高望远,望着江海。
谁能够创作出一首赞美罗先生的诗歌呢?
这首诗歌是由罗先生的朋友们共同创作的。
在尊前献上桂酒,酒杯中的桂花酒正浓郁。
篱笆下的菊花黄了,摘几朵可以泡茶。
正在拜谢眉寿,不能登上台阶共赏斑驳的色彩。
愿与罗先生一同回到七十岁的年纪,门外的竹林依然青翠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