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波淼淼接天遥,海国尘空瘴疠消。
贡赋远通中服地,册书元自大宗朝。
南船去日占风信,北阙归时望斗杓。
但使行囊无薏苡,岭头铜柱不须标。
【注释】
- 鲸波:大海。淼淼,水深广的样子。接天遥:与天相接。
- 海国:指琉球国。瘴疠:南方湿热之地的疫病。
- 贡赋:古代臣下向帝王进贡献纳。中服地:中原地区。
- 册书:皇帝的诏书。元自:原来就是。大宗朝:指大明王朝。
- 南船:指南方来的船只。占风信:根据风向判断消息是否准确。
- 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望斗杓:观察北斗星的位置。
- 薏苡(yì yǐ):一种植物。这里比喻谗言。
- 岭头铜柱:岭南一带的古铜柱。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作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九月,时值诗人随同福建巡按御史出使琉球国。此诗是诗人送左行人使琉球时的赠别之作。
首联写行舟入海,远涉重洋的壮丽景象,并以此表现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祝愿。颔联写琉球国地处海岛,久受瘴疠侵袭。颈联写使者此行的主要任务是通贡、奉诏。而此行又非同小可,所以诗人特别提醒友人在出使期间要注意安全,随时关注风向,以便及时掌握海上的动态;同时还要警惕谗言,以免上当受骗。尾联则进一步点明主题:只要友人此行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平安返回,那么,即使他身负“薏苡”之谤,也无须再在岭南的山巅上立下什么铜柱作为纪念了。这一联,既是对友人此行的具体叮嘱,也是诗人自己出使琉球时的座右铭。
这首诗在内容上,以送别为主题,同时又不流于一般性的送别诗所固有的悲凉感伤的窠臼,而是把送别的情意寄托在壮阔的海洋之上,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涉重洋、完成使命的深切关怀和良好祝愿,表现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开阔,格调高昂,给人以鼓舞和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