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直初归柳外途,玉堂高坐拥双趺。
应同礼席开函丈,岂有禅心到给孤。
聚讼漫劳今日议,如尸谁见古人模。
亦知戏笑皆文字,闻说公才似长苏。

【注释】

院直:指在京城中任职。柳外途:指在京中的官署,位于城门外的柳林旁。玉堂:指翰林学士院,是皇帝召见大臣、起草诏令的地方。开函丈:比喻高官显位。给孤:宋代名臣文彦博曾任给事中之职,故以“给孤”称其官名。聚讼:争论。如尸谁见古人模:像死人一样,谁会看见?古人模:指前人的榜样。长苏:指北宋文学家苏轼,字子瞻。

【赏析】

这首诗是杨公远对杨学古归朝后生活情况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四首。杨先生归朝后的生活如何?作者在下面这四首诗中一一作了描述。

第一首,写杨公远对杨学古回京后在翰林院的生活情形和所处地位。“玉堂高坐拥双趺”,意谓他在翰林院高踞于案前,两腿盘起,坐在雕花木椅上,显得威风凛凛,不可一世。“应同礼席开函丈”,则暗示他与当时的大官僚一样,都是皇帝身边的重要人物。

第二首,写杨学古在翰林院的生活,表现了他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思想情趣。“岂有禅心到给孤”,意谓杨学古哪里会有当官的野心。“聚讼漫劳今日议”,则暗喻他回到朝廷后,可能引起一些是非之争,但他对此并不在乎,因为在他看来,那些议论都是徒劳无益的。“如尸谁见古人模”,是说如果杨学古能够像古代圣贤那样做官为政,那才是真正值得效法的模范。

第三首,写杨学古在翰林院的工作。“聚讼漫劳今日议”,意思是说,现在朝廷内外正掀起一场轩然大波的争斗。“如尸谁见古人模”,“给孤”在这里是一个典故,指的是宋真宗时期名臣文彦博曾做过给事中(负责谏诤)这一官职,所以这里用“如尸谁见古人模”比喻杨学古在朝廷中的地位。

写杨学古在翰林院的生活。“也知戏笑皆文字”,意为杨学古知道生活中的嬉笑怒骂都是文章的一部分。“闻说公才似长苏”,则是说听说杨学古有文才,他的才学可以和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相比。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章才华横溢,被当时人所推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