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仰听丛篁,清虚思独长。
忽惊花外雨,来到竹间床。
滴翠侵衣湿,牵风卷簟凉。
不须陶靖节,吾已到羲皇。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谷的作品,全诗共四句。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句释义:

竹亭卧雨

  • “竹亭”指的是以竹子建造的亭子,通常用于休息或欣赏风景的地方。“卧雨”意味着诗人在雨中坐在这个竹亭里休息。

偃仰听丛篁,清虚思独长

  • “偃仰”是指躺着或坐着的样子,这里形容诗人安静地休息。“听丛篁”指的是聆听竹丛中的声响,可能是风声或雨水敲打竹叶的声音。“清虚思独长”表达了诗人在宁静的环境中独自沉思,心境清新且悠远。

忽惊花外雨,来到竹间床

  • “忽惊”表示诗人突然被外面的景象所吸引,可能是看到花丛之外有雨滴落下。“来到竹间床”则形象地描绘了雨水滴落在竹床上的情景。这里的“竹间床”可能是指诗人坐的地方,因为竹子常被用来搭建房屋,而“竹”字在这里也指代竹亭,与“竹间”相结合,营造了一种和谐的自然氛围。

滴翠侵衣湿,牵风卷簟凉

  • “滴翠”形容雨水像翠绿的宝石一样滴落,给衣物增添了一抹翠绿色。“牵风卷簟凉”则表达了微风吹过竹席的感觉,让人感到凉爽舒适。这里的“簟”是一种竹制的躺椅,通常放在竹席上供人休息。

不须陶靖节,吾已到羲皇

  • “陶靖节”指的是东晋时期的文人陶渊明,他以田园生活和高洁的品德而闻名。“羲皇”则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代表着自然和原始的状态。这里诗人用“不必”来强调自己已经拥有了陶渊明那样的隐逸生活,无需再追求那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在竹亭中休息的场景,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却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感受,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和淡泊。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