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放船好,明朝到广州。
少闲思谢病,多默恐招尤。
浅水影还见,深山愿未酬。
武陵无可问,归向梦中求。

中宿归舟赋得落日放船好和张子白韵 其十

落日放船好,明朝到广州。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夕阳西下时放船归航的惬意情景。”好”字用得生动,仿佛能听见水波拍打船身的声音,感受到微风拂面的舒适,让人心生向往。而明日即将到达的城市,是诗人心中的希望之地。此句不仅表达了对美景的欣赏,也反映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

落日放船好,明日至广州。

此句承接前句,将时间从此刻延展到了明天。”至”字则透露出一种行动的决心和期待,仿佛已经能够想象到抵达后的景象。”广州”一词,更是点明了诗人的目的地,同时也暗示着此行可能带来的变化或成就。

少闲思谢病,多默恐招尤。

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在归途中的心境。”少闲”意味着诗人并不觉得闲暇,可能是因为他正在享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时刻;“谢病”则表达了他对健康的重视,可能是担心舟行劳顿,需要适时休息;最后一句”多默恐招尤”,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一方面,他享受当下的宁静;另一方面,又担心这种状态会引来别人的非议。这体现了诗人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不忘自我修养和自律。

浅水影还见,深山愿未酬。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船上远眺的景象。”浅水影”可能是指湖面上的倒影或者江水中的涟漪,给人一种平静而宁谧的感觉;”深山愿未酬”则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愿望,即希望能够实现内心深处的某种追求或理想。这句诗既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感受,也反映出他的内心世界,渴望得到满足。

武陵无可问,归向梦中求。

最后两句,诗人提出了一个疑问,”武陵”指的是传说中的桃花源,据说那里没有战乱、没有压迫、人们过着平和的生活。然而对于诗人来说,这样的理想生活似乎遥不可及。因此,他选择了”归向梦中求”,意味着他愿意放下现实中的烦恼,去寻找一个理想的乌托邦。这里的”梦中”并非指虚幻,而是诗人的一种理想化的追求。

赏析: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期待的画面。诗人以“落日放船好”开篇,为整首诗奠定了温馨宁静的氛围。紧接着,“明朝到广州”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向往和对旅途的憧憬。而“少闲思谢病,多默恐招尤”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纠结与不安。随后的景色描写,“浅水影还见,深山愿未酬”,进一步丰富了诗的内涵。结尾部分,“武陵无可问,归向梦中求”,则将诗的主题推向高潮,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无限向往。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