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七十古来稀,抛掷流光与愿违。
短昼未能忘菌枕,长年不觉有柴扉。
城中好友将闲赠,江上虚舟载梦归。
君自不来予不往,东风随地见芳菲。

【注释】

丙戌:宋高宗绍兴九年(1139年)正月初一。

起用:被朝廷重用。杜句:杜甫诗中的句子。

菌枕:用菌子做的枕头。

柴扉:柴门。

江上虚舟、梦归:指梦中乘船,泛舟而归。虚舟,空船。

不往:不回来。

东风:春风。

芳菲:芳香。

【赏析】

这首诗作于南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是诗人在晚年的作品中表现了旷达胸襟的名篇。诗人以“人生七十古来稀”开篇,点出了题意——人生苦短,七十岁已经不多,何况自己又“抛掷流光与愿违”。“抛掷流光”指光阴易逝,“与愿违”则指岁月蹉跎、愿望落空。诗人由感慨人生到感叹自己,由自我感发而推及他人,从而抒发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短昼未能忘菌枕”,写夜不能寐之苦。“菌枕”即香菌做成的枕头。诗人因年老体衰,难以入睡,故说夜里辗转反侧,未能忘却香菌枕头。“长年不觉有柴扉”,写久居深宫,不知柴扉为何物。“柴扉”,柴草编的门户。这里借指隐士的茅屋或山居。“城中好友将闲赠”,写友人送我礼物之厚。“城中”,指京城。“友”,指朋友。“闲赠”,即赠送闲暇之物。“江上虚舟载梦归”,写梦中飘然而至,如行云流水一般自然。“江上”,指江上小舟。“虚舟”,指没有实载的小舟。

最后两句:“君自不来予不往,东风随地见芳菲。”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诗人把友情看得高于一切,只要友人不来,自己就不去;即使友人不来,东风也会吹遍大地,使百花齐放。这两句表现出诗人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思想情怀,也流露出他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全诗语言质朴,意境高远,风格雄健,是一首难得的抒情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