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前流水接牂牁,峡口无风也自波。
闲上庆云高处望,江河日下更如何。
【注释】
庆云:即《庆云曲》中的“八咏”之二。庆云,指唐玄宗时在洛阳南宫所建的道场楼台,名“庆云观”。
牂牁(zāng kē):古水名,源出广西,流经云南、贵州等省。
峡口无风也自波:峡口处没有风,河水照样能激起波浪。
闲上:轻松登上。
庆云高处望:在庆云观的高处眺望。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首句写清溪从山前流来,汇入牂牁江;次句以“无风”二字,点出江水不因峡谷狭窄而激湍飞泻,而是自然成趣;三句写站在庆云高处远望,只见江水滔滔东流,不见西归;末句写诗人由眼前景物联想到历史变迁,慨叹江河永不停息地向前奔流。全诗构思精巧,意境高远。
“山前流水接牂牁”,起笔就写了牂牁江的水势。牂牁江,即今黔江,发源于云贵高原的乌蒙山,向东南流经四川境入长江。作者在这里用了“接”字,写出了水势的雄壮,同时也表明了水势之广和地势之险。
第二句“峡口无风也自波”,则更突出地表现出水势的汹涌。峡口无风,水流却仍能激起浪花,说明江水的流速极快。这里用了一个典故,相传禹治水时,曾凿龙门山,使川流入海,但当时还没有三峡,故有“无风也自波”之说。
第三句是说在高处望峡江之水,只见它滚滚东流,看不到它的源头。这里的关键是“望”字,这个“望”字写得很有特点。“望”是目力可以望见的意思,但“望”到江流东去,又觉得好像不是真的看得见,这中间包含了多少感慨啊!因为作者此时正站在庆云观的高台上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他想到的是眼前的江山易改,国运难保,不禁产生了一种忧虑。
最后一句“江河日下更如何”,是这首诗的结句。“日下”一词,出自《庄子·逍遥游》,原文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意思是太阳出来的时候,云雾散开;太阳落山的时候,山间洞穴昏暗。这里用来比喻唐王朝的形势日益衰败。
“日下如何”,也就是对国家的命运感到忧心忡忡。“更如何”,是说这种忧愁不知还要持续多久。“更”字,表示递进关系,意思是说愁绪不仅已深一层,而且还有增无已之势。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忧国思亲的感情。
这首诗通过描写江水奔腾不息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国运日非、山河日颓的深深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