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朝宗水,喧豗沪垒东。
稽天新涨碧,浴日晓云红。
地控三吴尽,潮分两浙通。
春申遗庙在,社鼓赛村翁。
上海
万里朝宗水,喧豗沪垒东。
稽天新涨碧,浴日晓云红。
地控三吴尽,潮分两浙通。
春申遗庙在,社鼓赛村翁。
译文:
上海,这里是通往远方的门户,是连接南北的重要航道。
天空中的云彩映照着新近上涨的水波,颜色呈现出碧绿色。
太阳从东方升起时,水面上泛着红色的光,仿佛沐浴了阳光。
这里控制着整个东部地区,江水分流至两浙。
春天的祭祀活动仍在进行,村民们在庆祝。
万里朝宗水,喧豗沪垒东。
稽天新涨碧,浴日晓云红。
地控三吴尽,潮分两浙通。
春申遗庙在,社鼓赛村翁。
上海
万里朝宗水,喧豗沪垒东。
稽天新涨碧,浴日晓云红。
地控三吴尽,潮分两浙通。
春申遗庙在,社鼓赛村翁。
译文:
上海,这里是通往远方的门户,是连接南北的重要航道。
天空中的云彩映照着新近上涨的水波,颜色呈现出碧绿色。
太阳从东方升起时,水面上泛着红色的光,仿佛沐浴了阳光。
这里控制着整个东部地区,江水分流至两浙。
春天的祭祀活动仍在进行,村民们在庆祝。
【注解】 早色辞乡国:指清晨的景色,辞别故乡。早色,晨光;辞,告别;国,故乡。 归来鬓已华:指归来后头发已白。回,归来;来,指头发;鬓,鬓发;已,已,已经;华,花白,此处作“头发花白”解。 朔鸿乘雪起:指北飞的大雁趁着大雪起飞。朔,北方;雁,指大雁;乘,乘风;雪,指降雪;起,起飞。 海燕受风斜:指飞翔的海燕在逆风中倾斜。海燕,一种水鸟;受,承受;风,指逆风;斜,倾斜,此处作“逆风飞行”解。
永安湖送戴集之归婺州一片沧浪水,南湖与北湖。 柴扉明落日,渔艇暗春蒲。 聚散当佳节,悲欢属老夫。 戴颙栖隐处,风物满长涂。 注释: 1. 一片沧浪水,南湖与北湖:沧浪指沧浪阁,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南湖、北湖为杭州的名胜古迹,此处借指好友戴集之将要离开的地方。 2. 柴扉明落日,渔艇暗春蒲:柴扉指简陋的农舍门。明,明亮;暗,昏暗。春蒲是指春天的芦苇丛。渔艇暗春蒲,形容傍晚时分渔夫们收起渔具
【注释】 锄草次,即《锄草次张元岵孝廉韵》。次,指诗的次韵。张元岵,字仲蔚,江苏嘉定人,乾隆进士。这里借指张元岵。 【译文】 大自然造化无私,它给万物以生命和滋养;但诛锄杂草也有其独到之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土地的肥沃。落花铺满小径,迸出的竹笋挺拔高耸。蔓生植物不是我们所希望的,我们只营种自己喜爱的花草。不如让张仲蔚那样的人去管理,他的门外已经长满了蓬蒿。 【赏析】 此诗为咏物诗
屈指兰溪路,乘风四日程。 江声欹枕急,山色满船轻。 汝自谋行止,人谁解送迎。 金华仙洞里,瑶草石台生。 赏析: 《送邵汉旬归兰溪》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诗作,由明代诗人李廷写于某年。诗中通过描绘兰溪的自然风光和邵汉旬归家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与祝福。诗的前两联通过生动的画面描写和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兰溪的路和沿途的风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离愁的氛围
【注释】 准拟:打算。团圞:指团聚。 海峤:山名,在今广东南海县南。 风细驻林端:微风吹拂树林的梢头。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和七年(812),时诗人在长安任左拾遗,此诗即写他中秋之夜赏月的情景。 首句“准拟中秋月”,是说今年中秋节月亮圆得很,我原打算赏月的。“准拟”二字,透露出一种期待之情。“归来拨闷看”三句,是说赏月之后,便觉得闷气全消,于是坐下来饮酒解乏。诗人举杯邀月,对饮共欢
诗句逐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东湖一片水,喜汝暂停舟。” - 注释:东湖的水面宽广如一幅巨大的画卷。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东湖的宽阔与宁静,同时通过“停舟”一词,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相聚。 第二句:“既有故人在,能无十日留。” - 注释:老朋友的出现,使这次相聚变得特别有意义。 - 赏析:这里表达了对老朋友再次相聚的喜悦和珍惜,也体现了友情的深厚。 第三句:“残花仍滴露
这首诗是陶渊明在《和陶饮酒》一诗中的一部分。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寄此一椽下,日遭群动喧。 注释:这里指代自己的住所,椽子,即椽头。日遭群动喧,每天被各种声音吵扰。 赏析:诗人通过“寄此一椽下”,表现了自己隐居乡村、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这种生活的满足与宁静。"日遭群动喧"则进一步描绘了他的生活环境,展现了一种宁静而和谐的生活氛围。 2. 我自饮吾酒,勿觉日影偏。
【注释】 ①篮舆:用藤做成的车,也指乘坐在篮舆上。 ②“山行日欲西”:意思是说在半山腰上听见了黄莺的鸣声,但太阳快要下山了。 ③“随处有黄鹂”:意思是说在山路上处处都可以听到黄鹂的鸣声。 【赏析】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个春天之后回到故乡。首句“一路篮舆稳”,写出自己心情的舒畅。次句“山行日欲西”写诗人在山上走了很久,已经快到傍晚了,说明他的心情很愉快。三、四两句是写一路上所见到的景象
上海 万里朝宗水,喧豗沪垒东。 稽天新涨碧,浴日晓云红。 地控三吴尽,潮分两浙通。 春申遗庙在,社鼓赛村翁。 译文: 上海,这里是通往远方的门户,是连接南北的重要航道。 天空中的云彩映照着新近上涨的水波,颜色呈现出碧绿色。 太阳从东方升起时,水面上泛着红色的光,仿佛沐浴了阳光。 这里控制着整个东部地区,江水分流至两浙。 春天的祭祀活动仍在进行,村民们在庆祝
【注释】 最忆:最思念的是。绿遍平芜:指满目荒凉。赊:遥远。竹堂:竹制的书斋。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流寓江南,寄情山水之作,表现了作者在自然中寻觅精神寄托的情怀。 首句“年年作客不归家”,点明自己常年在外作客,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次句“绿遍平芜一望赊”则进一步写景,以“绿”字渲染了江南春色,而“赊”,则写出了景色之远,也暗示了自己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三、四两句,由眼前的景写到心中的情
诗句释义 - 新凉澈徂暑:描述新的清凉天气,取代了炎热的暑气。 - 徒御戒宵征:官员们开始准备夜间出行,因为即将有紧急的任务。 - 烟柳辞鸠署:形容早晨的景象,烟雾缭绕的柳树和离开职位的官吏。 - 星榆集凤城:星星点点的榆树和集结在京城的凤凰。 - 书名注上考:表明考试的结果已经记录在案。 - 联步切西清:形容步伐整齐划一,走向西边的皇宫。 - 衮职期山甫:表示皇帝期待像周公那样的贤臣。 -
【注释】 ①篮舆:用藤做成的车,也指乘坐在篮舆上。 ②“山行日欲西”:意思是说在半山腰上听见了黄莺的鸣声,但太阳快要下山了。 ③“随处有黄鹂”:意思是说在山路上处处都可以听到黄鹂的鸣声。 【赏析】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个春天之后回到故乡。首句“一路篮舆稳”,写出自己心情的舒畅。次句“山行日欲西”写诗人在山上走了很久,已经快到傍晚了,说明他的心情很愉快。三、四两句是写一路上所见到的景象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以下是逐句翻译和注解: 上益王(第一段): - 睿德:高尚的德行。 - 隆公族:使公族更加昌盛。 - 英才丽本支:英才出众,本家族兴旺。 - 三雍:古代学校名,指周代的三所学校,分别设在王都、成周、太学附近。 - 陋河间:贬低河间。 - 七步:形容才思敏捷。 - 潇洒:洒脱自在。 - 游仙咏:即游仙诗,一种追求长生不老的诗歌。 - 从容乐善辞
【注释】 管子安:指管仲,春秋时齐国政治家、思想家。使君:指张明成,唐代诗人。申旦(shēn rèn):《左传》中“申”有多重解释,这里指天亮。各赋一诗:即各写一首诗。 【译文】 不妨碍关隘法度紧,来就使君约定期, 胜利把握藏于笑谈里,遍师刻烛写诗辞。 两岸闻歌声相近,荡桨百壶船移动, 野火烧毁沙滩上,疏钟渡水声迟滞, 西山半衔月亮落,南浦暗流波纹起, 旅雁啼叫声更切,樯乌讹尾声不时。
屈指兰溪路,乘风四日程。 江声欹枕急,山色满船轻。 汝自谋行止,人谁解送迎。 金华仙洞里,瑶草石台生。 赏析: 《送邵汉旬归兰溪》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诗作,由明代诗人李廷写于某年。诗中通过描绘兰溪的自然风光和邵汉旬归家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与祝福。诗的前两联通过生动的画面描写和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兰溪的路和沿途的风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离愁的氛围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相关要求分析。“浦口馀春水”句:浦口的水还留有残春的余味,江上吹来的风送来了初夏的云。“黄骊低度曲”二句:黄骊鸟低飞过小桥,绿蚁酒一壶容易使人醉倒。“去鼓桥门箧”二句:送行之人在鼓楼前告别,谈笑之间又到了虎观,文坛领袖也来相送。“晓鞍宫月引”二句:黎明时,我骑着马来到禁宫前的月光中,夜幕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