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化无私泽,诛锄有独劳。
落花分径阔,迸笋出篱高。
滋蔓非吾意,为营任尔曹。
何如张仲蔚,门外满蓬蒿。
【注释】
锄草次,即《锄草次张元岵孝廉韵》。次,指诗的次韵。张元岵,字仲蔚,江苏嘉定人,乾隆进士。这里借指张元岵。
【译文】
大自然造化无私,它给万物以生命和滋养;但诛锄杂草也有其独到之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土地的肥沃。落花铺满小径,迸出的竹笋挺拔高耸。蔓生植物不是我们所希望的,我们只营种自己喜爱的花草。不如让张仲蔚那样的人去管理,他的门外已经长满了蓬蒿。
【赏析】
此诗为咏物诗,写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受,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慨。全诗共四句八言,内容虽简单,但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开头两句“造化无私泽,诛锄有独劳”,意思是说:大自然是无偏私的,它给予万物生长的条件,让它们自由发展而不会加以干预;然而,当需要铲除杂草时,它却要付出自己的辛勤劳动。这里的“诛锄”二字用得非常巧妙,既写出了除草的辛苦,也表达了一种由衷的赞美之情。
接下来四句“落花分径阔,迸笋出篱高。滋蔓非吾意,为营任尔曹”,则是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感悟。这四句话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四个字,但却形象生动,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落花、迸笋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顺应,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最后两句“何如张仲蔚,门外满蓬蒿”,则是诗人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感慨。这里所说的“张仲蔚”,是指张元岵,他是清代的一位著名诗人、官员。他之所以能受到诗人的赞誉,是因为他在处理家务事务方面做得非常好,使得门前一片绿意盎然。因此,诗人在这里发出了感慨:“何如张仲蔚?门外满蓬蒿。”这句话既表达了诗人对张元岵的赞美之情,也表达了他对自然规律的理解。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人生的独特理解和看法。它既体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