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山一茅茨,中有无名氏。
头戴鹿皮冠,发白丝不理。
斋居了无事,危坐乌皮几。
流观高士传,放迹心独喜。
红尘树外隔,清风竹间起。
俗客不我过,其门静如水。
嗒焉似忘我,稽首南郭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言怀五首》中的第三首。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魁山一茅茨,中有无名氏。
魁山:指山名,可能是作者隐居的地方。
茅茨:草屋,简陋的房屋。
有无名氏:指的是隐居的人。
头戴鹿皮冠,发白丝不理。
鹿皮冠:鹿皮制成的帽子。
发白:形容头发变白。
不理:不理会。
斋居了无事,危坐乌皮几。
斋居:简朴的生活。
危坐:端坐。
乌皮几:黑色的木制桌案。
流观高士传,放迹心独喜。
流观:浏览。
高士:高尚的人。
放迹:放逐世俗,超脱尘世。
心独喜:心情愉悦。
红尘树外隔,清风竹间起。
红尘:世俗世界。
树外:比喻远离尘世。
清风:自然风,象征清净。
竹间:竹林中。
俗客不我过,其门静如水。
俗客:庸俗的客人。
不我过:不愿打扰。
其门:指作者的住所,也暗示自己的内心世界。
静如水:安静得如同水一样,没有波澜。
嗒焉似忘我,稽首南郭子。
嗒焉:安然自得的样子。
稽首:叩头行礼,表示尊敬。
南郭子:南郭先生,传说中的隐者,这里用来比喻作者自己。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在隐居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人格的追求。诗中描绘了诗人独自居住在简陋的茅舍中,过着清贫而宁静的生活,远离尘世纷扰,心中充满了对高洁人格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中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