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高阁几回凭,林卧终然愧季鹰。
水碓似人舂觉缓,石床如雪冷难胜。
鼠窥篱下初抽笋,猿挂岩前欲断藤。
环视四山饶爽气,倩谁拄杖与同登。

【注释】

黔阳:今湖南黔阳县。杂咏:即组诗、杂言诗。黔阳署中:指在黔阳县的衙门里。季鹰:晋人谢安,字季鹰。

水碓(duì):古代一种用石制的捣米器,中间空如臼。舂(chōng):把米放在碓中捣成米浆。觉:觉得。

鼠窥篱下初抽笋:《世说新语》载:晋人周处年少时为三害,后经友人相助,三害皆除,遂与山贼王平共游。山贼欲杀周处,以周处为有胆略,乃相让而走。途中遇一虎,两人相顾失色,后周处先跑,王平后走,周处见平已死,乃回身欲杀之。王平曰:“我本无勇志,亦何关汝?”因共坐,不觉日高便食酒肉。周处问王平平生所愿,王平曰:“我希望如此。”周处曰:“我欲杀一虎,平何以此为愿?”王平笑曰:“我平生但求免此患而已。”周处听后大悟,遂除去三害。此处“初抽笋”,犹言“初得志”。

猿挂岩前欲断藤:猿猴想攀上树头。猿:猿猴。

环视四山饶爽气:《晋书·殷仲堪传》:“仲堪尝避暑北园讲武堂,闻多务之变,曰:‘诸人便是乐阿连台坐,不得作尔曹事!’”《宋书·孔季恭传》:“季恭居郡之日,常谓人曰:‘人生富贵定难可期,但当常保其贵,则贱者自至耳。譬如四山饶爽气,岂可独守寒谷,使人不至哉?’”两句是说,环顾四山,令人心旷神怡。

倩谁拄杖与同登:请谁拄着拐杖与我一同登高处观赏呢?倩:请。拄杖:拄着拐杖。

赏析:

此诗为诗人贬官黔阳期间写的一组杂感诗。全诗通过描写黔阳自然景色及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向往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

首句“天涯高阁几回凭”,“天涯”二字写出了作者远离朝廷的孤寂之感,“高阁”则暗指自己的高位。“几回凭”表达了作者对仕途的无奈和对现实的不满。

次句“林卧终然愧季鹰”,借用谢安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谢安在任职期间,曾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不愿屈从于世俗的压力。最后终于摆脱了官场的束缚,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以及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第三句“水碓似人舂觉缓,石床如雪冷胜腾”,描绘了黔阳的自然风光和当地的风俗习惯。水碓像人一样舂米,显得缓慢而又有力;石床边上的石头如同雪一般洁白,让人感到凉爽舒适。这里的“水碓”、“石床”分别象征着黔阳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第四句“鼠窥篱下初抽笋,猿挂岩前欲断藤”,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动物和植物人格化,使其更具生动性。这里的“鼠”、“猿”分别指代当地的居民和野生动物。通过描绘他们的行为和动作,诗人表达了对当地人民淳朴善良的赞美之情。

第五句“环视四山饶爽气”,进一步强调了黔阳地区的美丽景色和宜人气候。周围的山脉环绕,空气清新宜人,让人心旷神怡。这句诗不仅展现了黔阳的自然风光,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六句“倩谁拄杖与同登”,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伴侣的渴望。他希望有人能和他一起欣赏这片美丽的山水,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这句诗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也展现了他的豁达胸怀和乐观精神。

整首诗通过对黔阳地区的自然风光和当地风俗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和伴侣的渴望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