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花几见洛阳春,魏紫嫣然迥绝伦。
玉板每惭攀逸驾,鹤翎无计避芳尘。
香同荀令携来好,色似韩湘染未匀。
今日对花须尽醉,黄荃画里本非真。
注释:
子弟廷祺园中紫牡丹盛开邀予赏之醉后赋二律以识其事,这是弘治八年二月廿二日的事。
看花几见洛阳春,魏紫嫣然迥绝伦。
洛阳是牡丹的故乡,看花几经春天已过去,魏紫牡丹盛开在庭园中。魏紫牡丹花色艳丽,与洛阳牡丹不相上下。
玉板每惭攀逸驾,鹤翎无计避芳尘。
我自愧不能攀登高车,只能远远观赏这美丽的花朵;无法躲避这芳香的气息。
香同荀令携来好,色似韩湘染未匀。
这芍药的香气与荀令君的一样好,颜色像韩湘子画得一样美丽。
今日对花须尽醉,黄荃画里本非真。
今天我要尽情地饮酒,这芍药虽然被黄荃画成,但并不是真的。
赏析:
这首《牡丹》,诗人从“看花”、“赏花”到“醉花”,步步深入。诗一开始便说:“看花几见洛阳春,魏紫嫣然迥绝伦。”洛阳本是牡丹名城,诗人在这里以洛阳作背景,突出了牡丹的高贵、典雅和非凡的气派。“魏紫嫣然”四字用得很妙,既写出了牡丹的神态,也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感觉。“玉板每惭攀逸驾,鹤翎无计避芳尘”,两句写自己欣赏牡丹时的无奈心情,表现了诗人对牡丹的喜爱之情。接着写到:“香同荀令携来好,色似韩湘染未匀”,“香”与“色”是人们最易感知的两种美感,这里把两者联系在一起写,使诗句更具艺术感染力。最后两句写诗人要借酒浇愁,认为即使有黄荃的画,也只是徒然的。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耐人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