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苫藉草倚颓垣,父啖儿尸祖啖孙。
一段民风堪入画,写生只欠郑监门。
【注释】
平陆:平坦的陆地。
苫藉草:用茅草盖着。
倚:靠着。
颓垣(wéi wén):倒塌了的墙壁。
父啖儿尸、祖啖孙:形容老幼相残。
郑监门:指郑虔(字监门,唐代画家),他以画马著称,有《骢(cōng)马图》,此诗即题自此图。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以“画史”自居,故在诗中大谈绘画艺术和审美标准。诗人认为郑虔的画生动传神,堪称画史,但诗中也指出了其画的缺点,那就是“一段民风堪入画”,也就是说,他的笔下虽然画出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马,但却忽略了人的本质特征,没有把人物画得生动传神。
首联写景。“被苫藉草倚颓垣”,描绘出了一幅荒凉冷落之景象。诗人以“被苫藉草”来形容荒郊野外的凄冷凄凉,用“颓垣”来表达衰败破败的景象,将这种萧条凄凉的气氛渲染到极点。
颔联写物,“父啖儿尸、祖啖孙”是郑虔画作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这四句话是说,在郑虔的笔下,无论是父亲还是儿子,甚至祖孙三代,都被刻画得惟妙惟肖,仿佛他们真的在吃对方的肉一样。然而,这样的画面却显得如此荒诞无稽,让人感到既惊骇又可笑。
颈联进一步展开对画中人物的描写。“一段民风堪入画”,这句话是说,郑虔的画作虽然生动传神,但却忽略了人的本质特征,没有把人物画得生动传神。而这正是郑虔画作的最大败笔。
尾联总结全诗。“写生只欠郑监门”,这句话是说,虽然郑虔的画作十分出色,但在表现人性方面却有所欠缺,与真正的“写生”相比还有所不足。因此,这首诗不仅是对郑虔画作的评价,也是一种对人性美的追求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比郑虔的画作与现实生活中的人,揭示了人性之美的真正内涵,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