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甸狼烟昏,銮舆欲南避。
群公奉头窜,肯为宗社计。
英英忠简公,谈笑却边骑。
六飞一临江,将士争奋励。
蕲王既北首,魏公亦南至。
敌帅失色归,逆豫亦潜逝。
王室再造功,当时谁与二。
孽秦忽登庸,力主和戎议。
遂令社稷臣,白首投荒裔。
妖鳄鼓腥涛,海酋扬赤帜。
遗表何琅琅,初心犹不替。
公殁才百年,吴宫已芜秽。
董泽有遗祠,岁时荐椒荔。
骑箕倘来归,怊怅仍增欷。
【注释】
淮甸:淮河地区。
銮舆:天子之车,借指皇帝。
群公:百官。
宗社:古代帝王祭天、祭地和祖先的坛庙,这里代指国家。
六飞:皇帝的车驾六匹马,借指皇帝。一临江:来到长江边视察。
蕲王:指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北首:败退。
魏公:即韩世忠。南至:到南方来。
妖鳄:指鳄鱼,借指敌人。赤帜:红旗,这里指敌人。遗表何琅琅:留下的奏章还清晰可见。初心犹不替:最初的志向没有改变。
董泽:人名,曾任淮南东路提点刑狱公事。骑箕:指马骑箕星(二十八宿之一)。傥来归:或许归来。骑箕倘来归:或许能回来。怊怅仍增欷:仍然感到惆怅和悲伤。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史怀古诗,作者在这首诗中以赵鼎为主人公,歌颂了他在宋高宗南渡时期,面对内忧外患,力主抗金复国,最终因坚持抗战而壮烈牺牲的崇高精神。全诗通过赞颂赵鼎的英雄事迹,表达了对这位民族英雄的深深怀念,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国家的担忧和忧虑之情,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意识和爱国情怀。
首联“淮甸狼烟昏,銮舆欲南避”,描绘了淮甸地区的狼烟滚滚,皇帝想要南逃的情景。这里的“淮甸”指的是淮河流域地区,“狼烟”则是指战争中的烽火,“昏”表示混乱、混乱的意思;“銮舆”指的是皇帝的车驾,“欲南避”表示皇帝打算逃离北方,向南逃避的意思。这两句通过战争的背景和皇帝的行为,展现了当时战乱的局面和人民的苦难。
颔联“群公奉头窜,肯为宗社计”进一步描绘了朝廷中的大臣们纷纷逃走,不敢为国家着想的情况。这里的“群公”指的是朝廷中的大臣们,“奉头窜”表示他们纷纷逃命,“肯为”表示他们是否愿意为国家着想,“宗社”则是指国家,“计”表示考虑、计划。这两句通过描述大臣们的逃命行为,表达了他们对国家安危漠不关心的态度,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
颈联“英英忠简公,谈笑却边骑”,赞美了赵鼎英勇善战、谈笑风生的形象。这里的“英英”是形容赵鼎英挺的样子,“忠简”则是说他忠诚且简朴的性格,“边骑”则是指的是边境的骑兵部队。这两句通过对赵鼎形象的描述,展现了他英勇善战、谈笑风生的风采,也表达了对这位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尾联“敌帅失色归,逆豫亦潜逝”描述了敌方主帅看到赵鼎后惊慌失措,其他将领也相继离去的情景。这里的“敌帅”指的是敌人的军队统帅,“失色”表示他们被赵鼎吓得惊慌失措,“归”表示返回的意思,“逆豫”则是说其他将领也跟随他们一起离开,“亦”表示也的意思,“潜逝”表示悄悄地离去。这几句通过描述敌人的惊恐和自己的撤退,展现了赵鼎英勇善战、威震敌胆的形象,也表达了对这位英雄人物的钦佩之情。
全诗通过对赵鼎英勇善战、谈笑风生的描写以及对其北伐抗金、力主和议等行为的赞美,展现了赵鼎为国家付出的努力和贡献,表达了对他深深的怀念和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局面的关注和忧虑,以及对国家安危的深深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