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西有猘犬,狂吠何狺狺。
庙谟方致讨,噬齧及四邻。
晋公秉旄钺,出顿激水滨。
铁骑既萧萧,檀车亦辚辚。
颜愬争效捷,古通敢逡巡。
元凶卒就戮,宠锡何来频。
归朝赞大猷,谠论常訚訚。
青蝇纷来集,皇甫亦何人。
奉身归绿野,诗酒陶吾真。
列阃仰旧德,四朝推宗臣。
高步姚宋后,谁能继芳尘。
我歌平淮雅,清泪欲沾巾。
【注释】
- 晋阳:今山西太原市。怀:怀念。裴晋公:即唐文宗时宰相裴度,字延年,河南人。谥“忠献”。
- 淮西:指淮南节度使李愿。狂吠何狺狺:李愿在淮西作乱时,裴度曾率兵讨伐。狺(yin)狺(yin):形容狗叫声。
- 庙谟:指国家大计。方:正。致讨:出兵讨伐。噬齧(chiěniè):咬啮,这里指攻击。四邻:四周的百姓。
- 晋公:指唐文宗时的宰相裴度。秉:持、执。旄(máo)钺:古代指挥军队的大旗和大斧。出顿:出征驻扎。激水滨:激水边,即淮河边。
- 萧萧:马鸣声。檀车亦辚辚(línlín):指战马奔驰声,辚辚,车轮滚动声。
- 颜愬:指唐文宗时宰相裴度的部将颜仁郁。争效捷:争着立功报效。
- 古通:唐文宗宰相裴度手下的将领,名不详。敢逡巡:敢于前进,不后退。
- 元凶:指李愿。就戮:被擒获。宠锡(cì):恩惠赏赐。
- 归朝:回到朝廷,指李遇擒获后返回京城长安。赞大猷:辅佐皇帝制定重大决策。谠(dùn)论:正直的言论。
- 青蝇:比喻小人。纷来集:纷纷聚集。皇甫:即皇甫湜,唐朝诗人。奉身:指归隐山林,归隐田园。归绿野:指回到自然中去。陶:陶冶,陶冶情操。
- 列阃(kǔn):守卫边疆,阃,边境。仰旧德:仰望前人德行。四朝:唐文宗、宪宗、穆宗、敬宗四位皇帝,都曾重用裴度。
- 高步:志向远大。姚宋:指唐玄宗、宋真宗两个盛世。高步姚宋后,谁能继芳尘:意谓谁又能比得上唐文宗、宋真宗时期呢?
- 我歌平淮雅:指作者以诗歌来歌颂平定淮河之难。清泪欲沾巾:眼泪将要滴湿衣襟,形容非常悲伤。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回忆唐文宗时期与李逢吉等奸佞的斗争,表达了自己对裴度等人忠诚于国家的赞美以及对奸佞之徒的痛恨之情。全诗情感激昂,语言生动,富有历史感和时代感。
首联“淮西有猘犬,狂吠何狺狺”,描绘了淮河流域的混乱局面,同时也隐喻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
颔联“庙谟方致讨,噬齧及四邻”,表达了诗人对裴度等人讨伐李逢吉等奸佞势力的行动的支持与赞赏,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于这种正义之举的肯定和赞美。
颈联“晋公秉旄钺,出顿激水滨”,进一步描绘了裴度出征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裴度英勇善战、不畏艰难险阻的敬佩之情。
尾联“归朝赞大猷,谠论常訚訚”,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裴度辅佐唐文宗制定重大决策的智慧与能力的认可,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这种智慧与能力的赞扬与推崇。
整首诗充满了激情与豪迈,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忠诚、勇气与智慧的赞美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感悟,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深深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