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飞狐道,今朝倒马关。
危峰临晋甸,秀色接燕山。
倦翮飞难度,羸骖去复还。
秋高笳吹急,月冷柝声闲。
路控八盘阨,溪流九折弯。
鸡鸣红树里,人住白云间。
牙帐冲烟湿,金戈过雨斑。
戍兵劳校阅,仄径压跻攀。
烽火通荒徼,尘埃变壮颜。
何当归报命,玉陛簉鹓班。

倒马关

汉代飞狐道,今朝倒马关。危峰临晋甸,秀色接燕山。

倦翮飞难度,羸骖去复还。秋高笳吹急,月冷柝声闲。

路控八盘阨,溪流九折弯。鸡鸣红树里,人住白云间。

牙帐冲烟湿,金戈过雨斑。戍兵劳校阅,仄径压跻攀。

烽火通荒徼,尘埃变壮颜。何当归报命,玉陛簉鹓班。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倒马关的诗。倒马关是古代的一个关卡,位于今天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的境内。这首诗通过描绘倒马关的美丽景色和壮丽山河,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敬仰之情。同时,也通过描绘倒马关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展示了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文化价值。

首联”汉代飞狐道,今朝倒马关。”两句分别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来描述倒马关。汉代时期,这里是飞狐出入的重要通道,如今则是通往倒马关的道路。这两句话既体现了时间的变迁,也突出了倒马关在历史上的重要性。

颔联”危峰临晋甸,秀色接燕山。”描述了倒马关周围的自然景色。危峰峻岭,晋甸辽阔,燕山秀丽,这些美景构成了倒马关独特的自然风光。这不仅展现了倒马关的壮丽景色,也反映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赞美之情。

颈联”倦翮飞难度,羸骖去复还。”则描绘了倒马关周边生态环境的特点。这里的生活虽然艰苦,但作者并没有感到厌倦,反而有回归自然的冲动。这既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追求精神,又反映了倒马关的自然之美。

尾联”烽火通荒徼,尘埃变壮颜。”则表现了战争时期的情景。烽火连天,战鼓震天,这种紧张而充满激情的战斗氛围,让这片土地变得更加壮美。这既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性,也反映了作者对战争的深刻认识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倒马关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和敬仰之情。同时,也通过描绘倒马关的美景和特点,展现了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文化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