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吞六国,蚕食下山东。
燕丹求壮士,易水歌悲风。
慷慨入咸阳,积诚贯白虹。
千金怀匕首,督亢图易穷。
报秦计不就,倚柱气何雄。
智哉张子房,潜击秦沙中。
十日索不得,翊汉成大功。
诗句释义与赏析:
- “秦皇吞六国,蚕食下山东。”
- 这句诗描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他像蚕一样慢慢吃掉其他国家的土地。”吞六国”指的是秦始皇消灭了其他六个国家,统一中国。
- 注释与赏析: “吞”和“蚕食”形象地描绘了秦始皇的扩张行为,展现了其强大的力量。
- “燕丹求壮士,易水歌悲风。”
- 燕国的太子丹在易水边寻找英雄,以悲壮的方式送别。”易水歌”是一首著名的送别诗,表达了对即将离别的壮士的不舍之情。
- 注释与赏析: “求壮士”体现了燕太子的雄心壮志,而“悲风”则增添了离别的凄凉氛围。
- “慷慨入咸阳,积诚贯白虹。”
- 太子丹带着壮士们慷慨激昂地进入了咸阳城,他们的决心如同贯穿天空的彩虹。
- 注释与赏析: “慷慨”形容太子丹和壮士们的豪情壮志,而“白虹”则象征他们的壮举如虹一般壮丽。
- “千金怀匕首,督亢图易穷。”
- 太子丹携带珍贵的匕首,希望用它刺杀秦王,但最终未能成功。这里的“督亢图易穷”意味着尽管太子丹有志于推翻秦朝,但最终却无法实现这一目标。
- 注释与赏析: “千金”代表太子丹的财富和决心,而“督亢图易穷”反映了太子丹的失败和他的无奈。
- “报秦计不就,倚柱气何雄。”
- 太子丹虽然有计划报仇,但未能成功,这让他的气概变得无比孤独和悲伤。
- 注释与赏析: “气何雄”形容太子丹因未能报仇而感到的悲愤和孤独。
- “智哉张子房,潜击秦沙中。”
- 这里称赞的是张良的智慧,他在幕后帮助刘邦夺取天下。
- 注释与赏析: “智哉张子房”是对张良智慧的赞美,而“潜击秦沙中”则描述了他巧妙而隐秘的行动。
- “十日索不得,翊汉成大功。”
- 张良通过一系列智谋最终帮助刘邦建立了汉朝,这是张良智慧的胜利。
- 注释与赏析: “十日索不得”反映了张良在等待时机时的耐心和坚持,而“翊汉成大功”则标志着他的成功。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刻画,展示了他们在政治舞台上的智慧和勇气。通过对这些人物的赞赏,诗人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以及对那些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的英雄人物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