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水三千尽横流,狂澜抵触几时休。
东风不绿秦淮草,夜月空悬鄂渚秋。
哭到贾生真痛髓,吟成杜老只低头。
书生未识安时计,羽檄传闻付醉讴。
以下是对《感事二首》的逐句释义:
- 漓水三千尽横流,狂澜抵触几时休: 漓水三千条河流汇聚成一片汪洋大海,波涛汹涌,狂澜不断冲击着岸边。这种景象让人感叹自然界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横流”和”狂澜”都是形容江水的汹涌澎湃,而“几时休”则表达了这种自然力量的持续和不可预测性。
- 东风不绿秦淮草,夜月空悬鄂渚秋: 春天的风没有带来生机勃勃的景象,反而让秦淮两岸的花草显得凋敝无力。夜晚的月光下,鄂渚显得格外凄凉,仿佛被遗弃在孤独中。这里的“东风不绿”和“夜月空悬”都描绘了一种萧瑟、冷清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孤寂和哀伤。
- 哭到贾生真痛髓,吟成杜老只低头: 诗人因为贾谊(字子卿)的遭遇而深感悲痛,以至于泪如雨下;而自己却只能默默承受,低声吟咏杜工部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无奈和悲哀。这里的“贾生”和“杜老”分别指代历史上著名的文人贾谊和杜甫,他们的不幸遭遇激发了诗人强烈的共鸣,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的自我安慰和无奈。
- 书生未识安时计,羽檄传闻付醉讴: 尽管身为读书人,但诗人并未能洞察世事,无法预见未来的吉凶福祸。而对于那些紧急的军令文书,也只能通过醉酒来抒发内心的不满和无奈。这里的“安时计”和“羽檄”都是古代战争中常用的命令和公文形式,而“醉讴”则是用酒来唱歌,表达心中的愤怒和不满。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人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现实不满和对历史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这种深沉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使其成为一首具有深刻意义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