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寂衙斋傍翠微,三年清俸坐忘归。
常愁直道招嫌易,差喜闲曹得谤稀。
一枕松阴扫花径,满庭香草掩柴扉。
独怜瓦雀声相伴,嘱尔尘寰处处机。

这首诗是唐代李益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遣怀
寂寞的官衙旁,靠近青翠山峦,
三年清廉俸禄,却忘了回家的方向。
常愁正直之道,容易招惹是非,
幸好闲散之职,谤语较少稀罕。
一枕松阴扫清花径,满庭香草掩蔽柴扉。
独自怜爱瓦雀声相伴,嘱咐你尘世间处处机变。

注释:

  • 遣怀:即遣愁。
  • 寂寂衙斋傍翠微:寂静的官衙傍着青山,形容官衙环境幽静。
  • 三年清俸坐忘归:指自己清廉的官俸,让自己忘却了回家的欲望。
  • 常愁直道招嫌易:常常忧虑正直的道路,容易引起别人的嫉妒或误会。
  • 差喜闲曹得谤稀:稍微高兴的是悠闲的官职,很少有受到诽谤的情况。
  • 一枕松阴扫花径:一晚上在松林下的月光下打扫花径。
  • 满庭香草掩柴扉:满院子的芳草遮住了柴门。
  • 独怜瓦雀声相伴:独自怜爱屋檐上瓦雀的叫声相伴。
  • 嘱尔尘寰处处机:嘱咐你们这些生活在尘世中的人,处处都有变化和机缘(这里指人间的纷争和机遇)。

赏析:
李益的这首诗充满了哲理与情感的交织。开头两句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面,诗人身处其中,感受到了远离尘嚣的乐趣。第三句突然转折,表达了对正直之路可能遇到的麻烦和挑战的担忧,这种担忧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转而描述了自己官场生活的一些轻松和愉悦之处。他虽然身居高位,但内心却并不满足于这种安逸的生活。他担心的是那些正直的行为可能会引来他人的嫉妒或误解。然而,他也感到一丝欣慰,因为他的闲散职位很少遭受诽谤。

最后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独特感悟。他享受着宁静的夜晚,听着屋檐下瓦雀的叫声,这让他感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同时,他也意识到人生充满变数和机会,提醒人们要珍惜每一个时刻,把握生活中的每一次机遇。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他的才情和智慧。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现实状况,让人们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思考那个时代的文化和社会现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