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才亚班女,家学绍中郎。一卷五言诗,玉振谐笙簧。
思亲赋蒿莪,忆弟梦池塘。澄怀鉴明月,清节含冰霜。
人事慨变迁,抚时多感伤。义心激苦调,幽意凄金商。
洞庭秋水深,木叶飞潇湘。灵妃鼓瑶瑟,天地皆苍凉。
潜蜦跃神渊,孤凤栖幽篁。空山悄无人,日暮秋兰香。
茅屋埋穷闾,所思在沧浪。灵珠俨盈握,尘壒随风扬。
少小侍宣文,纱幔授篇章。所愧性庸愚,学步终茫茫。
十年困墙面,师资未敢忘。缅怀列国风,二《南》何洋洋。
蔚为风教始,千载流芬芳。后世何陵夷,日下江河长。
浮华失明性,俗变嗟靡常。何当播希声,薄海休风彰。
古来移国俗,匹妇有扎梁。仰止望高山,顾影心彷徨。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以下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 清才亚班女,家学绍中郎。
- “清才”表示诗人的才华高洁;”亚班女”指的是古代美女班昭,她的才华仅次于班固;”家学”是指家中的学问;”绍中郎”意味着继承和发扬家族的优良传统。
- 一卷五言诗,玉振谐笙簧。
- 这里的”一卷五言诗”是指诗人创作的一首五言诗;”玉振”比喻诗歌的文辞优美;”谐笙簧”则形容诗歌的音韵和谐,如同乐器中的笙簧。
- 思亲赋蒿莪,忆弟梦池塘。
- “思亲”表示思念故乡的亲人;”赋蒿莪”是指创作诗歌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忆弟”表示怀念弟弟;”梦池塘”则是通过梦境来回忆弟弟在池塘边玩耍的情景。
- 澄怀鉴明月,清节含冰霜。
- “澄怀”表示心境清澈;”鉴明月”是指以明亮的月光为镜;”清节含冰霜”则是形容诗人清廉正直的品质如同冰雪一样纯洁。
- 人事慨变迁,抚时多感伤。
- “人事”指世间的变化与人事;”慨变迁”是指感慨世事的变迁;”抚时多感伤”则是在感叹世事的变迁中感到忧伤。
- 义心激苦调,幽意凄金商。
- “义心”指的是正义之心;”激苦调”是指激发出内心的苦闷之情;”幽意凄金商”则是形容这种情感如同金商二声一样凄凉。
- 洞庭秋水深,木叶飞潇湘。
- “洞庭”是指洞庭湖;”秋水深”描绘了秋天湖水的深广;”木叶飞潇湘”则是形容树叶在秋风中飘落的景象。
- 灵妃鼓瑶瑟,天地皆苍凉。
- “灵妃”是指传说中的仙女;”鼓瑶瑟”是指弹奏瑶瑟;”天地皆苍凉”则是形容天地间充满了苍凉之感。
- 潜蜦跃神渊,孤凤栖幽篁。
- “潜蜦”是指隐士或隐居者;”跃神渊”是指精神振奋地跳入深渊;”孤凤栖幽篁”则是形容凤凰独自栖息在幽静的竹林中。
- 空山悄无人,日暮秋兰香。
- “空山”是指空旷的山野;”悄无人”描绘了山野的寂静;”秋兰香”则是形容秋日里兰花散发出的香气。
- 茅屋埋穷闾,所思在沧浪。
- “茅屋”是指简陋的茅草屋;”埋穷闾”是指将贫穷的生活掩藏起来;”所思在沧浪”则是表达了诗人心中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 灵珠俨盈握,尘壒随风扬。
- “灵珠”是指珍贵的珍珠;”俨盈握”是形容珍珠珍贵且紧握在手中;”尘壒随风扬”则是形容尘埃被风吹散的景象。
- 少小侍宣文,纱幔授篇章。
- “少小”是指年轻的时候;”侍宣文”是指陪伴宣武帝读书学习;”纱幔授篇章”则是形容在纱幔遮蔽下接受父亲的教诲和传授诗文。
- 所愧性庸愚,学步终茫茫。
- “所愧”是指自谦感到惭愧;”性庸愚”则是形容自己的性格平凡愚钝;”学步终茫茫”则是比喻自己学习的道路虽然努力但仍然无法找到正确的方向。
- 十年困墙面,师资未敢忘。
- “十年”是指漫长的十年时间;”困墙”是指被困在困境之中;”师资未敢忘”则是表达了即使多年被困也未曾忘记老师的教诲之情。
- 缅怀列国风,二《南》何洋洋。
- “缅怀”是指追念过去的事物或人物;”列国风”是指各种国家的音乐风格;”二《南》”是指《诗经》中的两首诗歌,即《关雎》和《鹿鸣》。这里用”何洋洋”来形容这些音乐风格的丰富多样和美好动人。
- 蔚为风教始,千载流芬芳。
- “蔚为风教”是指形成了一种风尚或教育风气;这里用来强调这种风气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千载流芬芳”则是形容这种风气历经千年依然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 后世何陵夷,日下江河长。
- “后世”是指后代的人或事物;”陵夷”是指衰落或衰退的状态;”日下江河长”则是形容随着时间的推移,河流依然宽广深远。这里用来比喻后人对前辈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 浮华失明性,俗变嗟靡常。
- “浮华”是指表面的繁华和虚浮不实;”失明性”则形容失去了真正的本性;”俗变嗟靡常”则是感叹世俗的变化无常和追求虚荣的现象。
- 何当播希声,薄海休风彰。
- “播希声”是指传播美好的声音;”薄海休风彰”则是形容希望这种美好的名声能够传遍四海,让世人都能享受到这种美好的影响。
- 古来移国俗,匹妇有扎梁。
- “移国俗”是指改变国家的风俗习惯;”匹妇有扎梁”则是指在平民百姓中也能见到这种风俗的存在。这里用来强调这种风俗的普及和深入人心。
- 仰止望高山,顾影心彷徨。
- “仰止”是指仰望高山;”望高山”则形容仰望崇高的目标;”顾影心彷徨”则是形容在思考自己的未来和前途时感到迷茫不定。
这首诗通过对家乡、文化传承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珍爱以及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和对自我成长的思考。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