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虎儿,乃在汴梁之禹州,禹州城外朱家楼。小儿十一随父耕,深林有虎斑毛成。
飗飗黑风吹草根,乘风攫人谁敢撄。小儿不识虎,乃亦闻虎名。
虎来小儿怖欲啼,掀唇见虎衔父肢,咆哮草际风来吹。
儿啼向风不得父,把杙打虎截虎路。三尺童子五尺杙,打虎落毛伤虎臆。
虎惊顾儿舍父逃,深林风草皆无色。禹州刺史呼小儿,裹之以帛饱以糜。
予时在署识儿面,耳发稚弱真儿嬉。问儿打虎虎何似,举手张齿作虎势。
假虎隐幔恐小儿,小儿复怖将啼归。当时见虎得无怖,此事我亦味其故。
禹州刺史省得知,是日小儿知有父。男儿七尺伤父心,天寒辞墓行求金。
安得弃铗抱长杙,与之同日还深林。我所思,打虎儿。

打虎儿行(节选)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少年在深林中与老虎搏斗的场景。从诗句中可以看出,少年勇敢无畏,不畏艰难,最终成功捕获了老虎。诗中的少年形象鲜明,动作逼真,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

译文:

打虎的少年,他在汴梁的禹州城下朱家楼。十一岁的少年跟随父亲耕田,深林里出现了一只带着斑纹的虎。

黑风吹动着草根,少年乘风而上,试图抓住这只可怕的野兽。但是老虎并不害怕,反而咆哮着向少年袭来。

少年被吓得想要哭,他掀唇露出獠牙,准备与老虎搏斗。老虎却突然转身逃走,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和咆哮声。

少年紧紧抓住一根木棍,试图阻止老虎逃跑,然而他却被老虎踢倒在地,身上的木棍也断裂了。

老虎惊恐地看着少年,然后逃离了深林。风草之间都失去了颜色,只剩下一片荒凉。

禹州刺史看到了少年的壮举,立刻派人将他救出。他被裹在布帛中,饱食糜粥,恢复了力气。

诗人当时在官署,看到了少年的面孔,觉得真是天真无邪的孩子。他问少年为何要打老虎,少年举起手张开口,像是老虎一样威猛。

诗人担心孩子会被假老虎吓到,于是又将孩子放回森林。但是孩子再次被恐惧所困扰,想要回家哭泣。

当时看到老虎的小孩并没有害怕,这件事情让诗人感到奇怪。后来才知道,原来这是一次意外的经历。

诗人感叹道:“那个少年真是勇敢无畏!他的壮举让我想起了古代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