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尾捎轻雾,花柎涌落潮。朝鲜计吏附书遥。三月隋堤、杨柳暗河桥。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语言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歌的内容、思想情感、表达技巧。

首先读懂全诗,这是一首描写送别词句的词。“燕尾”是船的尾部,用来形容小舟;“捎”即“飘”,指小船在水上行的样子;“花柎”即花箱,用来形容船篷。“隋堤”、“河桥”都是古地名,分别指隋炀帝大业年间建造的隋朝大运河堤岸和隋朝大业年间所建的隋朝河桥。“三月”、“落潮”则是指农历三月初三日,此时江潮正退。从这些词句来看,这首词应是描绘了作者送别友人时所见的一幅美丽画面:一叶轻舟正随风缓缓而行,船上的花箱在江水中摇曳,而远处的隋堤和隋河桥都笼罩在一片淡淡的雾霭之中。“附书遥”三字表明,友人此时正在书信往来之中,而自己却只能远隔重山,与朋友天各一方。因此,这一句也表达了词人的思友之情。

【答案】

【诗词】南歌子

燕尾捎轻雾,花柎涌落潮。

朝鲜计吏附书遥。

三月隋堤杨柳暗河桥。

译文:

燕子尾巴轻轻摆动着飘荡在轻薄的雾中,小船随着江流起伏摇曳。朝鲜的县官带着书信赶来,但我已经远远地离开了他。三月的隋堤柳色渐浓,河桥上的柳树已经绿荫成荫。

赏析:

“燕尾捎轻雾,花柎涌落潮”,起笔二句写舟行之状。燕尾,形容小舟的尾部。轻雾,指薄雾。花柎,形容船篷。两句以“燕尾”点明船形,以“捎”和“涌”两字写出小船在江水中摇动的状态。“隋堤”是大运河北端入海之处,这里泛指汴河一带,也是当时南北交通要道。“河桥”是隋朝大业年间所建,也是当时的交通要冲。“附书遥”三字点出作者与送行者的关系。“三月”、“落潮”,点明了时间地点,为下文作铺垫。

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三月”,点出时间,“落潮”,写水情。“附书遥”三字点明人物关系及作者与送行者的相别。此句还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三月隋堤杨柳暗河桥。”三月的隋堤柳色渐浓,河桥上的柳树已经绿荫成荫。这句既写眼前景象,又寓含着对友人的深情思念。“暗”,是说柳色浓密,遮蔽了河桥。“河桥”是隋朝大业年间所建,也是当时的交通要冲。“暗”字,既写眼前的景象,又寓含着对友人的深情思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