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惊心退息佳,皋比还我旧生涯。
欲谋多士臻高格,端赖真师分二斋。
津上剑光终有合,丰城宝气讵长埋。
从来大器成都晚,君是香山九老侪。
【注释】
奉读:敬读。五十:诗的韵脚,这里指诗的首句中的“五十”字。
仁兄:对朋友的尊称。
烽火:古时候边境报警,用烟火传递消息。惊心:惊动心弦。佳:美,好。
皋比(gāo bǐ)还我旧生涯:古代学校中悬挂师表像,学生课毕向其行礼叫“执礼”,这里指归还老师教鞭。
多士:指众多的学子。臻高格:达到高尚的境界。端赖:靠的是。真师:真正的老师,指作者的恩师。分二斋:指将学问分为两斋,一为经学,一为史学。
津上:渡口之上。剑光:形容宝剑发出的闪光。终有合:终究能相遇。丰城宝气:出自《史记·封禅书》:“秦始皇帝游会稽,沈璧于江中,有黄龙垂雾,五色,桥下有金璧之潭,旁出,犹黄龙下迎之。”比喻人才。讵(jù)长埋:岂能长久地埋葬。
大器:指才能出众之人。成都:指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因在成都草堂而名。晚:晚成。香山九老:指唐朝白居易、元稹、刘禹锡、张籍、王维、李绅、杜牧、韩愈、柳宗元等九位诗人,他们常在香山聚会,时人称为“香山九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酬答诗。诗中表达了对恩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首联即表达了这种情感。颔联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抱负与理想。颈联又回到诗的主题上,表达了自己对于未来的期望。尾联则再次强调了对恩师的感激和尊敬。
此诗以“烽火”开篇,既切题也切情,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不安和忧虑。颔联“欲谋多士臻高格”表达了诗人对于教育事业的追求和向往,希望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引领和影响更多的学子。颈联“端赖真师分二斋”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恩师的依赖和敬仰之情,认为只有依靠真正的老师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尾联“津上剑光终有合,丰城宝气讵长埋”则再次强调了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和信心,相信总有一天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追求更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