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为何日,一月二十九。
是为选胜期,不可无尊酒。
尊酒岂易同,重劳诸诗友。
卜宅在市廛,嚣尘时时有。
高轩过闾门,未遑效拥帚。
相期联袂来,心虚师竹受。
回忆十九年,沧桑变幻久。
鼙鼓动地来,四方难糊口。
簪杏隐红颜,看花归白叟。
或返自河阳,或退从江右。
或橐笔齐燕,束装回先后。
密迩桑梓闲,投李恒报玖。
建安善刀藏,终推才八斗。
叔重词吐经,绝妙肖齑臼。
南郭斗垒酣,精神尤抖擞。
昆仲说笏山,屠龙足抗手。
吴越本世家,文章为渊薮。
峥嵘二少年,下走亦却走。
觥觥大集行,各自见抱负。
明日中和节,杀青将开首。
选政属东山,名山期同寿。
诸君李杜才,珠玉不胜取。
但未识下里,得附阳春否?
薄技学雕虫,先以覆酱瓿。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容,并分析概括诗歌主旨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主要形象以及它们所处的环境特点,通过联想诗歌创作过程中的历史背景、诗人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等,挖掘诗歌中深层意蕴,把握诗歌的主旨。本诗是作者在庚午年正月二十九日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聚会时的喜悦之情。
“今日为何日,一月二十九”,今天是二月二十九,是消寒集的日子。“为选胜期,不可无尊酒”,今天是选胜的日子,不能没有美酒,这是聚会的开始,表现了作者对于友人相聚的喜悦之情。“尊酒岂易同,重劳诸诗友。”今天难得聚在一起,应该开怀畅饮。“卜宅在市廛,嚣尘时时有”,“卜宅”指选择住址,“嚣尘”指热闹喧嚣的气氛。“高轩过闾门,未遑效拥帚。”“高轩”指车马,这里指作者所住的楼房;“闾门”指里门,这里借指作者的居处。“未遑效拥帚”,无暇去打扫屋子。这句写诗人与诗友相聚时的心情。
“相期联袂来,心虚师竹受”。期待着与朋友一起前来,内心虚静如同竹子一样不受外界的影响。这句写诗人与诗友相聚时的心境。
“回忆十九年,沧桑变幻久”,回顾过去的十九年,时光已经历了沧桑巨变。“或返自河阳,或退从江右。”有的人返回自故乡河阳县,有的人则从长江以西归来。“或橐笔齐燕,束装回先后。”有的人带着笔到齐郡,有的收拾行李回到洛阳,分别于不同的地方。这句写了诗人与诗友们分别的时间地点和原因。
“密迩桑梓闲,投李恒报玖。”我居住在靠近家乡的桑麻之地,经常给友人送去梨子,希望他们能够多多保重身体。这句写诗人与诗友之间相互关心、问候的情景。
“建安善刀藏,终推才八斗。”建安年间善于藏锋敛锷,最终还是推举了曹操这样的人才。“叔重词吐经,绝妙肖齑臼。”王叔重的文章辞藻华丽,言辞流畅如出一辙,简直就像捣碎的蒜臼中的蒜泥一样。“南郭斗垒酣,精神尤抖擞。”南郭斗棋时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昆仲说笏山,屠龙足抗手。”兄弟俩拿着笏板议论国家大事,真像当年鲁班挥动大锤雕琢龙那样威风凛凛。这几句写的是朋友们各自为政的精神风貌。
“吴越本世家,文章为渊薮。”我们都是吴地和越地的世家子弟,文章是我们学问的源泉。“峥嵘二少年,下走亦却走。”那两位才华出众的年轻人,现在我也不得不和他们一起走上仕途去了。“觥觥大集行,各自见抱负。”“觥觥”形容盛大的样子。“各见”就是都显露出来。这两句写的是聚会时诗人与诗友们豪情满怀、意气风发的情景。
“明日中和节,杀青将开首。”明天是中和节,大家都要开始写作了。“选政属东山,名山期同寿。”我的官职属于东山,我盼望能和大家一同享受美好的岁月。“诸君李杜才,珠玉不胜取。”各位诗人的才华如同李白杜甫一样令人赞叹,你们的作品真是美不胜收。“但未识下里,得附阳春否?”只是还不太了解你们的下里巴人之作,是否能有幸成为附庸风雅之辈呢?末句是说,我还没有真正领略到你们作品的高深之处,不知道能不能得到大家的赏识。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庚午年正月二十九日所作,表达了作者对于友人相聚的喜悦之情。
开头四句交代聚会的原因和时间:“今日为何日,一月二十九。是为选胜期,不可无尊酒。尊酒岂易同,重劳诸诗友。卜宅在市廛,嚣尘时时有。高轩过闾门,未遑效拥帚。”今天是二月二十九,是一个选胜的日子,因此不能没有酒席招待诗友们。由于天气炎热,所以不便打扫房屋。“相期联袂来,心虚师竹受。”期待着与朋友一起前来,内心虚静如同竹子一样不受外界的影响。“回忆十九年,沧桑变幻久。”回顾过去的十九年,时光已经历了沧桑巨变。“或返自河阳,或退从江右。”有的人返回自故乡河阳县,有的人则从长江以西归来。“或橐笔齐燕,束装回先后。”有的人带着笔到齐郡,有的收拾行李回到洛阳,分别于不同的地方。“密迩桑梓闲,投李恒报玖。”我居住在靠近家乡的桑麻之地,经常给友人送去梨子,希望他们能够多多保重身体。
接着六句描写诗人与诗友们分别的时间地点和原因:“建安善刀藏,终推才八斗。”建安年间善于藏锋敛锷,最终还是推举了曹操这样的人才。“叔重词吐经,绝妙肖齑臼。”王叔重的文章辞藻华丽,言辞流畅如出一辙,简直就像捣碎的蒜臼中的蒜泥一样。“南郭斗垒酣,精神尤抖擞。”南郭斗棋时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昆仲说笏山,屠龙足抗手。”兄弟俩拿着笏板议论国家大事,真像当年鲁班挥动大锤雕琢龙那样威风凛凛。这几句写的是朋友们各自为政的精神风貌。
“吴越本世家,文章为渊薮。”我们都是吴地和越地的世家子弟,文章是我们学问的源泉。“峥嵘二少年,下走亦却走。”那两位才华出众的年轻人,现在我也不得不和他们一起走上仕途去了。“觥觥大集行,各自见抱负。”“觥觥”形容盛大的样子。“各见”就是都显露出来。这两句写的是聚会时诗人与诗友们豪情满怀、意气风发的情景。“明日中和节,杀青将开首。”明天是中和节,大家都要开始写作了。“选政属东山,名山期同寿。”我的官职属于东山,我盼望能和大家一同享受美好的岁月。“诸君李杜才,珠玉不胜取。”各位诗人的才华如同李白杜甫一样令人赞叹,你们的作品真是美不胜收。“但未识下里,得附阳春否?”只是还不太了解你们的下里巴人之作,是否能有幸成为附庸风雅之辈呢?末句是说,我还没有真正领略到你们作品的高深之处,不知道能不能得到大家的赏识。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叙事简括,情感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