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皎云间月,流辉烛幽房。中有怀春女,抚弦歌《陌桑》。
谁谓瑟和柔,增我慨以慷。义心多苦调,长叹不成章。
整襟步重阶,俯仰思彷徨。清露湿兰林,衣袂皆芬芬。
所思千里遥,悲啸若怀霜。宁嗟蕙草晚,之子忧无裳。
【注释】
皎皎:明亮的样子。流辉:月光的光辉。烛:照亮。幽房:幽静的房间,这里指女子的卧室。
怀春女:有春心的女子,指闺中少女。抚弦歌《陌桑》:抚琴而唱《陌上桑》,这里用“陌”字代替《陌上桑》。
和柔:柔和。增我慨以慷:使我感慨不已,慷慨激昂。义心:正义之心。多苦调:充满哀怨的曲调。长叹不成章:长吁短叹也难以表达心中的哀伤。
整襟:整理衣襟。重阶:台阶重叠。彷徨:徘徊、不定貌。清露湿兰林:兰花丛生在高洁的地方,露水洒在上面,使兰林更香。衣袂皆芬芬:衣袖都沾满了露珠。衣袂,即衣袖。芬芬,香气郁郁。
所思:心中所思念的人。万里遥:一千里之遥。悲啸:悲凉的歌声,这里代指悲歌。若怀霜:好像怀抱着秋霜一样,这里指内心忧郁如霜雪一般冷清。
宁嗟:哪能,哪里值得。蕙草:一种香草,常被用来比喻贤才。晚:迟。之子:你的丈夫,这里指自己。忧无裳:担心不能御寒。裳,衣服。
【赏析】
这是一首拟古诗,写闺中少女对远方情人的相思之情。诗分三层写来:
第一层,先写月照云间,光烛幽房;然后写少女怀念情郎,抚琴而歌,歌声凄婉动人。“谁谓”两句是说,有人以为女子的歌声柔弱平和,然而这歌声却能激起我无限的感慨;又因为心中正义之感而感到痛苦,所以只能低声叹息,无法成章成句地倾诉衷肠。这四句是全诗的总领,概括了少女对爱情生活的渴望与内心的矛盾感受。
第二层,写少女为爱情而愁苦不安,整装步下重阶,徘徊不定,俯仰之间,思绪纷乱。她想到清露打湿了芳香的兰林,衣袖都被露水打湿了,那衣袂散发出的香气沁人心脾。这四句写少女的内心活动与外部形象,表现她因思念而憔悴的形象。
第三层,写少女的思念之情已达到极点,她想象自己的爱人远在他乡,孤独寂寞,他的心情也一定很悲伤,就像抱着秋霜一样寒冷。最后两句是全诗的重点,诗人通过“宁嗟”、“之子”这两个词语的反复强调,表达了对远方男子的深切同情和关怀。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言情诗,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感人。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深居简出、聪明美丽的少女形象,表现她因思念而忧愁,因忧愁而憔悴,因憔悴而孤独的复杂心情。全诗没有运用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朴素的语言和白描手法,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栩栩如生,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