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居乍卜六街南,云影萧疏日影含。
浓绿四围天一角,危青半挹岭千穇。
软尘到此都如洗,野然间来最足耽。
却愧山人抛世网,溪藤贪写富春岚。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结构等的综合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诗句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

“幽居乍卜六街南”的意思是:我突然定居在六街的南面。“卜”通“卜居”,居住的意思,“乍”是副词,表示刚刚。

“云影萧疏日影含”的意思是:云雾缭绕,疏淡而悠长;阳光映照下,山影也显得朦胧而含蓄。“萧疏”“含蓄”都是描写自然景色特点的词语。

“浓绿四围天一角”的意思是:四周郁郁葱葱的林木把天空遮挡住了一角。这里的“浓绿”形容树木茂盛,“浓”字写出了树林的茂盛程度,“角”字写出了树林遮挡住的天空部分,形象生动。

“危青半挹岭千穇”的意思是:高耸入云的山峰,一半被青翠的树林掩映着。“危青”“千穇”都是形容山峰高大挺拔,“挹”字写出了山峰被树木遮掩的程度很深。

“软尘到此都如洗”的意思是:连那纷杂的尘埃也都好像经过了清洗一样,没有一点儿尘土。“软尘”“洗”是描写环境特点的词语,写出了环境的清洁。

“野然间来最足耽”的意思是:这原野间的景色最让人流连忘返。“野然间”指野外,与前文描写的环境相比,更显出诗人所居之处的清幽、宁静。

“却愧山人抛世网,溪藤贪写富春岚”的意思是:我却羡慕那些远离尘世的隐士,他们抛弃世间的一切,只愿隐居山林。“羡”是羡慕的意思,“富春岚”指的是富春江边的山峦之雾霭。这一句写出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答案】

译文:我忽然决定定居在六街的南面,四周郁郁葱葱的林木把天空遮挡住了一角,高耸入云的山峰,一半被青翠的树林掩映着。

赏析:

首联先从地理位置上落笔,点出诗人居住地的地理优势。诗人选择居处时,既考虑到自然环境优美,也考虑到生活上的方便。诗人居住在“六街南”,说明他选择居住的地方是城市中心区域,这样不仅交通便利,而且生活设施完备。同时,诗人住在城北,可以俯瞰整个城市,便于观察四周的情况,从而为下一步的创作提供了便利。

颔联两句描绘出了一幅清新秀丽的自然风景图。云影萧疏,日影含蕴,这是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诗人用“萧疏”来形容云影的形态,突出了云彩飘逸灵动的特点;用“含蕴”来形容日影的形状,突出了太阳光线柔和的特点。这样的描绘既富有诗意,又具有画面感。诗人通过对这幅画的描述,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颈联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居住的环境。四周郁郁葱葱的林木把天空遮挡住了一角,高耸入云的山峰一半被青翠的树林掩映着。这里的“浓”、“角”、“挹”等词语都准确地描绘了景物的特点,使画面更加生动形象。诗人运用这些词语,不仅表现出了景物的独特美感,而且也表达了他对这片景色的热爱和留恋之情。

尾联则是诗人对隐居生活的一种向往。他羡慕那些远离尘世的隐士们,他们抛弃世间的一切,只愿隐居山林享受宁静的生活。这一愿望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厌倦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这种追求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渴望和期盼,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优美的自然风光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诗中还融入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理想,使其具有了更深的内涵和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