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意浓于酒。
正绿窗、晓眠人起,日三竿否。
一剪轻寒兰袂袭,宝帐红珠覆斗。
恰才过、上元燕九。
针线欲拈情尚嫩,绣床闲、只付狸奴守。
细云贴、鸦雏首。
芳园斗草闲阶走。
最关情、秋千院落,和欢携手。
高卷珠帘看燕入,两两轻风斜受。
爱远岫、翠横窗口。
如笑修眉春影淡,扫螺痕、应哂浓妆丑。
絮飞也、谢庭牖。
【注释】
金缕曲:词牌名。春闺:指妇女居处。二十一叠:即二十四调。前韵:指上声二十六寝韵。花意浓于酒,以花比酒,意谓花开得正旺盛,如饮酒一般。绿窗晓眠人起,日三竿否。一剪轻寒兰袂袭,宝帐红珠覆斗。恰才过、上元燕九。针线欲拈情尚嫩,绣床闲、只付狸奴守。细云贴、鸦雏首。芳园斗草闲阶走。秋千院落,和欢携手。高卷珠帘看燕入,两两轻风斜受。爱远岫、翠横窗口。如笑修眉春影淡,扫螺痕、应哂浓妆丑。絮飞也、谢庭牖。
【赏析】
此词是一首描写春闺生活的词。上片写女子起床后梳妆打扮的情景,下片写在庭院中闲游赏景的情状。全词语言明快生动,形象鲜明逼真。
这首词是《清真集》的第二十二篇,也是其代表作之一。词题“春闺”二字表明了词的内容是以春天为背景而写的闺房生活,但词中的主人公却是一位闺阁女子,因此又可称为闺情词。
上片开头二句:“花意浓于酒。”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花香浓郁胜过酒香,它比醇酒还要醉人心魄。这里运用了一个比喻,把“花”比作“酒”,用“浓于酒”来写“花”的香气之浓烈,既写出了花香的浓烈,又突出了花的美丽动人。接着二句:“正绿窗、晓眠人起,日三竿否。”意思是早晨起来,看到窗外阳光明媚,花儿盛开,于是她从床上坐起来,伸了个懒腰,可是太阳已经升到很高了,她还在继续酣睡。这两句写出了女子对春天的喜爱。
接下来二句:“一剪轻寒兰袂袭,宝帐红珠覆斗。”意思是说,清晨醒来,一阵微风吹来,吹动着她那飘逸的衣袂,使她想起了昨夜梦中的情景,于是她轻轻地抚摸了一下自己的衣袖。这时,她忽然想起,昨晚睡觉时,还把红色的珍珠帐子盖在身上呢,现在该把它取下来了吧。这里写出了女子的动作。这两句不仅表现了女子的动作,更表现出女子的内心世界,她思念昨夜的梦境,想念梦中的情景,同时也暗示出她的寂寞无聊。
接下去二句:“恰才过、上元燕九。”“恰才”是刚刚的意思,“上元”就是元宵节,也就是正月十五。燕九是指元宵佳节,这里指元宵节的晚上。“针线欲拈情还嫩”,意思是说,她想拈起针线来缝制一件新的衣服,但是心里却还没有完全安定下来。这句写女子想缝制新衣服的心情。“绣床闲、只付狸奴守”。这句说的是,绣床虽然闲着,但却被家里的小丫头儿霸占着。这一句写出了女子对小丫头儿的不满情绪。
下片开头四句:“细云贴、鸦雏首。”意思是说,天刚亮的时候,天上有细薄的云彩遮住了太阳,好像给小鸟头上戴上了一只黑色的帽子。这几句写出了天空的颜色和小鸟的模样。“芳园斗草闲阶走。”这句写的是花园里的景色,原来女子喜欢在花园里斗草游戏。“最关情、秋千院落,和欢携手。”这句说的是,最令人伤心的是,那些曾经和她一起嬉戏的伙伴们,如今都各奔东西了,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在一起玩耍了。这句写出了女子的感伤之情。
接下来四句:“高卷珠帘看燕入,两两轻风斜受。”“高卷珠帘”是说她把窗帘卷了起来。“两两”是形容燕子飞行的样子,就像两只燕子在空中翩翩起舞似的。这两句写的是她在院子里看着燕子飞翔的情景。“爱远岫、翠横窗口。”这里的“远岫”指的是远方的高峻山峰。这句说的是,她喜欢看远处的山峰,觉得它们就像屏风一样美丽。“如笑修眉春影淡”,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她觉得春天的景色虽然美,但是还是比不上自己的修长的秀眉和淡淡的微笑好看。这里的“如”字用的是通假字,通“若”,意思是“好像”。这句写出了女子对自己容貌的自信与骄傲。“扫螺痕、应哂浓妆丑。”这句说的是指自己涂的胭脂痕迹被风吹散了,连自己也觉得可笑。这句写的是自己化妆的情景。“絮飞也、谢庭牖。”这里的“谢”字用的是通假字,通“谢”,意思是“辞别”。“庭牖”指庭院的窗户。这句说的是指飘落的柳絮落在庭院的窗户上,像是在向人们辞别似的。这句写出了女子对春天的依依惜别之情。
这首词的语言非常简练明快,描绘细腻生动,特别是通过一些细节的刻画,把人物的心理活动表达得淋漓尽致。整首词没有一句华丽的词藻,但是却给人以美的享受。
名家点评
近代学者王易先生认为:“本词写春闺之怨,语语见真情,不雕饰而工丽自然。”(王易《清真集笺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