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倦非关酒。
恼春风、者般情绪,侬能支否。
清漏初长颓玉软,一片娇云生斗。
乍展却、冰纹折九。
龟甲屏山遮六扇,绣帘垂。
不用葳蕤守。
珊瑚榻、支鳌首。
教郎莫傍纱厨走。
绡魂是、绿垂訇叶,红欹酥手。
兰息微吹听不辨,枕印脂痕浅受。
梦欲返、高唐峡口。
小立欠伸皆入画,恐画师、笔尚涂鸦丑。
花影正、文窗牖。
注释:
- 薄倦非关酒。恼春风、者般情绪,侬能支否:疲惫并非因为醉酒,而是被春天的风和情绪困扰。我是否能够承受这种困扰?
- 清漏初长颓玉软,一片娇云生斗:清冷的时间刚刚过去,玉石般的月光变得温柔,仿佛一片娇嫩的云朵在天空中升起。
- 乍展却、冰纹折九:突然展开时,冰纹似乎折断了九次。
- 龟甲屏山遮六扇,绣帘垂:龟甲屏风上有六扇窗户,帘子垂下。
- 珊瑚榻、支鳌首:珊瑚制成的榻上摆放着龙首形状的枕头。
- 教郎莫傍纱厨走:请你不要靠近纱窗旁的房间。
- 绡魂是、绿垂訇叶,红欹酥手:丝绸的灵魂仿佛是绿色的垂柳,红色的手微微倾斜。
- 兰息微吹听不辨,枕印脂痕浅受:兰花的香气微风吹来,我听不清,而枕头上的痕迹轻轻压在皮肤上。
- 梦欲返、高唐峡口:我梦游想要返回高唐峡口。
- 小立欠伸皆入画,恐画师、笔尚涂鸦丑:稍微站起或伸展身体都如同一幅画,但恐怕画师的笔力不够,难以画出我心中的美景。
- 花影正、文窗牖:花的影子恰好映照在精美的窗户上。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咏物词,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画面来表现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全词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第一句“薄倦非关酒。恼春风、者般情绪,侬能支否”,表达了作者因为春日的温暖而感到疲倦,但又无法抵抗春天的美好情绪。这里的“薄”字形容春天的暖意,而“恼”字则表明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第二句“清漏初长颓玉软,一片娇云生斗”,描绘了夜晚的宁静景象。清冷的时间刚刚过去,玉石般的月光变得温柔,仿佛一片娇嫩的云朵在天空中升起。这里的“玉软”形容月光的柔和,而“娇云生斗”则形容天空中云彩的美态。
第三句“乍展却、冰纹折九”,描绘了一幅冰雕的画面。突然展开时,冰纹仿佛折断了九次,展现了冰雕的独特美感。这里的“冰纹折九”形象地描绘了冰块的形状和纹理。
第四句“龟甲屏山遮六扇,绣帘垂”,描绘了一幅屏风的画面。屏风上有六扇窗户,帘子垂下,展现了古代建筑的精美。这里的“龟甲屏山”形象地描绘了屏风上的图案。
第五句“珊瑚榻、支鳌首”,描绘了一幅珊瑚榻的画面。珊瑚制成的榻上摆放着龙首形状的枕头,展现了古代家具的独特风格。这里的“珊瑚榻”形象地描绘了榻的颜色和材质。
第六句“教郎莫傍纱厨走”,告诫男子不要靠近纱窗旁的房间。这里的“教郎”是指对男子的嘱咐或劝告,而“傍纱厨走”则是比喻男子靠近纱窗旁的房间可能会受到干扰或影响。
第七句“绡魂是、绿垂訇叶,红欹酥手”,描绘了一幅丝绸衣服的画面。丝绸的灵魂仿佛是绿色的垂柳,红色的手微微倾斜,展现了丝绸的美丽和柔软。这里的“绡魂是”形象地描绘了丝绸衣服的灵魂所在之处。
第八句“兰息微吹听不辨,枕印脂痕浅受”,描绘了一幅兰花盛开的景象。兰花的香气随着微风飘散,我听不清,而枕头上的痕迹轻轻压在皮肤上,展现了兰花的美丽和芬芳。这里的“兰息微吹”形象地描绘了兰花散发出的香气。
第九句“梦欲返、高唐峡口”,表达了作者对梦境的向往和对美好时光的回忆。我梦游想要返回高唐峡口,展现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第十句“小立欠伸皆入画,恐画师、笔尚涂鸦丑”,描绘了自己站立或伸展身体的动作都如同一幅画,但恐怕画师的笔力不够,难以画出我心中的美景。这里的“小立”和“欠伸”都是描绘自己的姿态和动作,而“入画”则是比喻这些动作和姿态都能够成为一幅美好的画作。而“恐画师、笔尚涂鸦丑”则是表达了对自己作品的自信以及对画师技艺的期待。
第十一句“花影正、文窗牖”,描绘了花影映照在精美窗户上的情景。这里强调了花影的美丽和精致,以及它与窗户之间的和谐关系。这里的“文窗牖”形象地描绘了窗户的设计和样式。
这首词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它也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审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