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闻天台山高一万八千丈,石梁远挂藤萝上。飞流直下天际来,散作哀湍众山响。
烛龙衔日海风飘,犹是天鸡夜半潮。积雨自悬华顶月,明霞长建赤城标。
我向金华问客程,兰溪溪水百尺清。金光瑶草不可拾,梦中忽遇皇初平。
手携绿玉杖,引我天台行。天台山深断行路,乱石如羊纷可数。
忽作哀猿四面啼,青林绿筱那相顾。我欲吹箫驾孔鸾,璿台十二碧云端。
入林未愁苔径滑,到面但觉松风寒。松门之西转清旷。
桂树苍苍石坛上。云鬟玉洞展双扉,二女明妆俨相向。
粲然启玉齿,对客前致词。昨朝东风来,吹我芳树枝。
山桃花红亦已落,问君采药来何迟。曲房置酒张高宴,芝草胡麻迭相劝。
不记仙源路易迷,樽前只道长相见。觉来霜月满城楼,恍忽天台自昔游。
仍怜独客东南去,不似双溪西北流。
”`
金华道上梦游天台歌
吾闻天台山高一万八千丈,石梁远挂藤萝上。飞流直下天际来,散作哀湍众山响。
烛龙衔日海风飘,犹是天鸡夜半潮。积雨自悬华顶月,明霞长建赤城标。
我向金华问客程,兰溪溪水百尺清。金光瑶草不可拾,梦中忽遇皇初平。
手携绿玉杖,引我天台行。天台山深断行路,乱石如羊纷可数。
忽作哀猿四面啼,青林绿筱那相顾。我欲吹箫驾孔鸾,璿台十二碧云端。
入林未愁苔径滑,到面但觉松风寒。松门之西转清旷。
桂树苍苍石坛上。云鬟玉洞展双扉,二女明妆俨相向。
粲然启玉齿,对客前致词。昨朝东风来,吹我芳树枝。
山桃花红亦已落,问君采药来何迟。曲房置酒张高宴,芝草胡麻迭相劝。
不记仙源路易迷,樽前只道长相见。觉来霜月满城楼,恍忽天台自昔游。
仍怜独客东南去,不似双溪西北流。
注释:
- 吾闻天台山高一万八千丈:据说天台山高达一万八千丈。
- 石梁远挂藤萝上:石桥横跨在藤萝之上。
- 飞流直下天际来:瀑布从高空直泻下来。
- 烛龙衔曰海风飘:神话中的烛龙用海风把太阳吹起。
- 犹是天鸡夜半潮:仍然像是天鸡半夜时分的潮声。
- 积雨自县华顶月:雨水在华山顶上悬挂着月亮。
- 金光瑶草不可拾:金光闪闪的瑶草无法拾取,形容其珍贵。
- 梦中忽遇皇初平:梦中突然遇到了传说中的英雄人物皇初平。
- 手携绿玉杖:手里握着绿色的玉杖。
- 引我天台行:引导我前往天台山。
- 天台山深断行路:天台山的路非常险峻,不易通行。
- 乱石如羊纷可数:乱石堆积得如山羊一般,数量难以计数。
- 忽作哀猿四面啼:忽然听到四周传来哀怨的猿啼声。
- 青林绿筱那相顾:青翠的树林和嫩绿的竹丛相互观望。
- 我欲吹箫驾孔鸾:我想要吹起箫音,驾鹤飞往昆仑山。
- 璿台十二碧云端:璇台上有十二座碧云般的亭阁。
- 入林未愁苔径滑:进入山林,没有担心踩着湿滑的苔藓。
- 到面但觉松风寒:走到面前,只觉得松树寒风吹拂。
- 桂树苍苍石坛上:桂花树下,石坛显得古老而沧桑。
- 云鬟玉洞展双扉:云雾环绕的洞穴里展示着双扇门。
- 二女明妆俨相向:两位女子梳妆打扮后,面带微笑地互相看着。
- 粲然启玉齿,对客前致词:她们微笑着露出洁白的牙齿,对着客人致辞。
- 昨朝东风来,吹我芳树枝:昨天早上,东风带来了芬芳的花朵。
- 山桃花红亦已落:山上的桃花已经凋谢了。
- 曲房置酒张高宴:在小屋里摆上酒宴,邀请朋友一起庆祝。
- 芝草胡麻迭相劝:各种灵芝、芝麻等食物交替上桌,相互劝酒。
- 不记仙源路易迷:不记得神仙居住的地方容易迷失。
- 樽前只道长相见:樽前只能与朋友长久地相见。
- 觉来霜月满城楼:醒来时,皎洁的月光洒满整个城市。
- 恍忽天台自昔游:恍惚间仿佛又回到了过去游玩天台的日子。
- 仍怜独客东南去:仍然怜悯自己作为孤独的旅人,向东而去。
- 不似双溪西北流:不像那些往西去的水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金华道上梦幻般地游览天台山的经历。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自由探索精神的追求。诗中不仅展现了天台山的高峻与秀丽,还通过与仙境人物的交流,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向往与感慨。整体而言,此诗以梦为媒,借古抒怀,展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艺术追求和深邃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