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过支公院,荒畦绿几竿。
款扉惊昼课,烧笋供朝餐。
合配香粳熟,应知粉箨残。
从今谢逋客,留待竹平安。
【注释】惠隐寺:位于苏州市吴中区西南的灵岩山,始建于南朝梁代。花屿山房:在灵岩山之南麓。支公院:即慧力禅寺。谢安:晋朝著名政治家,曾任吴国大将军。逋客:指隐居不仕的人。
【赏析】
初夏惠隐寺花屿山房食笋分韵得竿字
诗题中的“初夏”指的是农历五月初,此时正是笋出土的时候。而“食笋分韵得竿字”则表明诗人正在吃着新鲜采摘的竹笋,并因此得到了“竿”这个字。
首联:“偶过支公院,荒畦绿几竿”。支公是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孙皓手下的一名将军,他曾经在灵岩山隐居过。诗中提到“支公院”,说明诗人曾到访过这个地方。“荒畦绿几竿”,描绘了支公院中一片宁静的景象。几竿竹子在荒草丛生的小畦上显得格外醒目,给这个寂静的环境增添了一份生机。
颔联:“款扉惊昼课,烧笋供朝餐。”这句诗描述了诗人进入支公院的情景。当诗人推开院门时,一阵阳光照射进来,打破了原本的寂静氛围。随后,诗人听到了煮笋的声音,原来是支公正在用竹笋做早餐。这里的“款扉”和“惊昼课”都传达出了一种惊喜之情。
颈联:“合配香粳熟,应知粉箨残。”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支公院中的日常生活。诗人猜测支公可能已经准备了香糯可口的粳米粥,用来作为早餐。同时,他也注意到了竹笋的剥壳情况,知道它们已经被清洗干净,只剩下嫩绿的部分。
尾联:“从今谢逋客,留待竹平安。”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支公的敬意和感激之情。他向支公告别,感谢他的款待和关照。同时,他也承诺自己会留在支公身边,等待竹笋成熟,以此表示对支公的祝福和期待。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初夏时节支公院生活情景的诗作。通过对支公院环境的描写和对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支公的宁静、专注和智慧。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向支公表达了敬意和感激之情。这首诗语言简练明了,意境深远,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