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下狱钩党死,宫门铁牌卧不起。城狐社鼠肆炎威,海水波澜从此始。
方寸之牌铸错成,匹如挥掷银铛声。客魏荫子赐铁券,岂知有齿终焚身。
牌出东司百有七,比似朱仙下更疾。矫旨不闻诏延尉,但见缇骑纷四出。
当年毒焰凌衣冠,有若处置腰间悬。杨左君子一网尽,厂臣威柄生戈鋋。
吁嗟乎!虎豹狺狺九关闭,天子无愁阶之厉。可怜宫殿已含秋,鹿角银牌荒草坠。
此牌弃置三百年,圭棱历劫磨方圆。微物偶传果何有,土花斑驳犹腥膻。
思宗未造振乾断,诛及无须嗟已晚。史家捉尘说兴亡,风雨孝陵耕玉碗。

这是一首描绘明锦衣卫牙牌历史变迁的诗,以下是诗句和译文:

诗句释义

  1. 东林下狱钩党死,宫门铁牌卧不起。城狐社鼠肆炎威,海水波澜从此始。
  • “东林下狱”指的是东林党被迫害至死的事件。“铁牌”指明太祖朱元璋所铸的腰牌,象征皇权。“城狐社鼠”形容奸邪小人横行无忌。“海水波澜从此始”意味着这场风波将波及整个明代。
  1. 方寸之牌铸错成,匹如挥掷银铛声。客魏荫子赐铁券,岂知有齿终焚身。
  • “方寸之牌”指皇帝授予的令牌或符节。“铸错”指制作失误。“银铛声”比喻铁牌的声音。“客魏荫子”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他曾经得到祖父朱元璋赐予的铁券(一种免死证明),但后来因政治斗争失败而被废黜。
  1. 牌出东司百有七,比似朱仙下更疾。矫旨不闻诏延尉,但见缇骑纷四出。
  • “东司”是指明朝的特务机关。“比似朱仙”指与朱仙台相比更加快速。“缇骑”指皇帝派出的差役。“诏延尉”意为皇帝下令逮捕官员。
  1. 当年毒焰凌衣冠,有若处置腰间悬。杨左君子一网尽,厂臣威柄生戈鋋。
  • “毒焰”指朝廷的暴政。“杨左君子”指杨廷和,他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也是严嵩的女婿。“厂臣”指严嵩,他是明朝著名的奸臣。“戈鋋”是古代兵器,这里比喻权力的象征。
  1. 虎豹狺狺九关闭,天子无愁阶之厉。可怜宫殿已含秋,鹿角银牌荒草坠。
  • “虎豹狺狺”,形容朝廷内部争斗激烈。“九关”代指朝廷的各个部门。“天子无愁阶之厉”意味着皇帝对朝堂上的争斗毫不在意。“可怜宫殿已含秋”,感叹昔日繁华已经消逝。
  1. 此牌弃置三百年,圭棱历劫磨方圆。微物偶传果何有,土花斑驳犹腥膻。
  • “此牌”指的是明朝的牙牌,即腰牌。“圭棱”指牙牌的方形边缘。“历劫磨方圆”意味着经历了多次战争和政治变革。“土花斑驳犹腥膻”比喻牙牌上的痕迹已经模糊不清,但仍带有尘土的气息。
  1. 思宗未造振乾断,诛及无须嗟已晚。史家捉尘说兴亡,风雨孝陵耕玉碗。
  • “思宗”指明朝崇祯帝。“思宗未造”意思是崇祯帝未能振兴国家。“诛及无须嗟已晚”意味着即使杀了那些罪人,也来不及了。“史家捉尘说兴亡”指历史学家们只是抓住一些琐事来讲述历史兴衰。“风雨孝陵耕玉碗”形容崇祯帝在风雨中祭奠明祖,而明祖则在玉碗中安息。

注释

  1. 东林下狱钩党死,宫门铁牌卧不起。城狐社鼠肆炎威,海水波澜从此始。
  • 东林书院曾发生党争事件,导致许多人被杀。宫中的门卫用铁牌来威慑盗贼。朝廷的腐败如同海水的波澜一般,从那时就开始了。
  1. 方寸之牌铸错成,匹如挥掷银铛声。客魏荫子赐铁券,岂知有齿终焚身。
  • 皇帝铸造的令牌或符节出现了错误,就像挥动银铛发出的声音一样。客魏荫子得到了祖父朱元璋的铁券(一种免死证明),但他最终还是被废黜。
  1. 牌出东司百有七,比似朱仙下更疾。矫旨不闻诏延尉,但见缇骑纷四出。
  • 明朝特务机关东厂出动了一百零七名官员。他们的速度比朱仙台还要快。皇帝命令逮捕官员却没有人听从,只见差役四处奔波。
  1. 当年毒焰凌衣冠,有若处置腰间悬。杨左君子一网尽,厂臣威柄生戈鋋。
  • 朝廷的暴政像火焰一样烧着人们的衣服。杨廷和被陷害后被一网打尽。严嵩掌握了大权,就像手中握着武器一样。
  1. 虎豹狺狺九关闭,天子无愁阶之厉。可怜宫殿已含秋,鹿角银牌荒草坠。
  • 朝廷内部的争斗像老虎和豹子一样激烈。皇帝对朝堂上的争斗毫不在意。昔日辉煌的宫殿如今已经残破不堪,只剩下荒草丛中的银牌。
  1. 此牌弃置三百年,圭棱历劫磨方圆。微物偶传果何有,土花斑驳犹腥膻。
  • 明朝的牙牌已被丢弃了三百年,它的方形边缘经过多次战争的磨砺变得光滑。这件微不足道的文物偶尔被发现,但它仍然散发着尘土的气息。
  1. 思宗未造振乾断,诛及无须嗟已晚。史家捉尘说兴亡,风雨孝陵耕玉碗。
  • 崇祯帝未能振兴国家,他的去世让人叹息不已。历史学家们只是抓住一些琐碎的事情来讲述历史兴衰,就像在风雨中祭祀明祖一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