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燕市解金貂,取酒听红箫。银烛残时,玉山颓也,一曲转无聊。
刚到销魂魂已断,人似柳条条。鲛袖裁香,鸾鎞卧月,休说郑樱桃。
【注释】
丁未: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苕中:今浙江天目山一带,在杭州之西。解金貂:脱下金貂。唐代风俗:贵者戴貂帽,贫者以金为饰,故云。红箫:红色的箫。银烛残时:指夜深人静之时。玉山颓也:形容人的面色憔悴。也:助词,无义。销魂:形容极度悲伤愁苦。鲛袖裁香:用鲛人的袖子剪出香气。鲛人传说是水族,能日浴三池,三日不食,则身轻如燕。鸾鎞:即鸾镜,古代妇女梳妆用具。卧月:指月光下梳妆打扮。郑樱桃:即樱桃花,因产于郑县而得名。这里比喻美人的芳容。
【译文】
春天到来后,燕子市上人们纷纷解下金貂,买酒喝听红箫声。银烛残时,玉山颓也,一曲转无聊。刚到销魂魂已断,人似柳条条。鲛袖裁香,鸾鎞卧月,休说郑樱桃。
【赏析】
《少年游 · 丁未三月苕中送春》是北宋文学家苏東坡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前两句点明送春的时间和场景;第三、四句写诗人与友人饮酒听曲之后,感到十分无聊;五六句写朋友离去以后自己的孤凄之情;最后两句写朋友离去以后的寂寞之感。全诗语言平易自然,清新流畅,情感真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