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玉梳成闹扫,善师教就琵琶。恼人春着杏儿纱,绣带临风一把。
红阁画桨萱草,青墙映出梨花。斗鸡坊下认儿家,拣取垂杨系马。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小玉梳成闹扫,善师教就琵琶”句,写女子整理打扮的情景。“闹扫”,即梳妆,形容动作忙乱。“善师教就琵琶”,写善师教她学弹琵琶。善师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号,这里泛指有学问有教养的人。这两句是说,小玉在忙碌中梳理好头发,善师教她学会了弹琵琶。
“恼人春着杏儿纱,绣带临风一把”句,写春光中的小玉。“恼人”意为惹人喜爱。“杏儿纱”即杏黄色的丝织品,用来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绣带”即丝织品做的腰带,用以束发。“临风一把”即形容小玉的秀美动人。
“红阁画桨萱草,青墙映出梨花”句,写庭院里的景色。“萱草”,一种草名,古人常借它比喻母亲的爱;又因为“萱堂”是专称母亲的房间,故又名“忘忧草”。
“斗鸡坊下认儿家,拣取垂杨系马”句,写小玉在斗鸡坊认出了家人并给他们送去食物的场景。“斗鸡坊”为唐都长安的一个地名,因经常有斗鸡比赛而闻名,所以也称为“斗鸡巷”;“认儿家”即辨认自己的家人或亲人;“垂杨系马”指把马拴在树上。这两句是说,小玉在斗鸡巷里认出了自己的家人,于是为他们送去了食物。
【答案】
小玉梳成闹扫,善师教就琵琶。恼人春着杏儿纱,绣带临风一把。
红阁画桨萱草,青墙映出梨花。斗鸡坊下认儿家,拣取垂杨系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