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驰驿写嘉陵,化为飞烬随黄麻。
蜀山嵌空说王宰,讵有真迹留涪巴。
即今皴染渐剥落,松煤不复浓于鸦。
昔人画此意有托,眼明且爱烟峦赊。
黔南开府擅珍赏,更束缥带缄红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诗句的解释和赏析:
题幸蜀图
当年驰驿写嘉陵,化为飞烬随黄麻。
蜀山嵌空说王宰,讵有真迹留涪巴。
即今皴染渐剥落,松煤不复浓于鸦。
昔人画此意有托,眼明且爱烟峦赊。
黔南开府擅珍赏,更束缥带缄红牙。
释义与译文:
- 当年驰驿写嘉陵,化为飞烬随黄麻。
- 这句诗表达了当年诗人在旅途中匆忙地描绘了嘉陵江的景象,但后来随着战乱,这些作品被焚毁,就像黄麻纸一样随风飘散。
- 蜀山嵌空说王宰,讵有真迹留涪巴。
- 这里提到了王宰,可能是指著名的画家王宰,他在蜀地创作了许多画作,但真正的作品已经不在涪州(今四川绵阳)了。
- 即今皴染渐剥落,松煤不复浓于鸦。
- 这句话描述了画作的老化过程,皴染逐渐剥落,就像乌鸦的羽毛不再像以前那样浓密。
- 昔人画此意有托,眼明且爱烟峦赊。
- 这里表达了过去的人通过绘画来寄托情感和表达思想,而作者自己虽然视力不好,但仍然喜欢远望着烟雾缭绕的山峰。
- 黔南开府擅珍赏,更束缥带缄红牙。
- 这句可能是描述一个官员在某个地方掌管珍宝并欣赏它,而且这个官员佩戴着美丽的紫色腰带和红色的牙齿饰品。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昔日辉煌与今日衰败的对比,以及对画作老化的描述,反映了杜甫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他用“飞烬”、“剥落”等词汇形容画作的衰败,以及“烟峦”等词语描绘了自然景色的朦胧美。整体上,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怀念以及对自己视觉能力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