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归旌近,云州去路遥。
部间催枥马,关下缓星轺。
折简俱相及,披裘各见招。
佳人蒙夙契,胜友得联镳。
野涸泒溪水,风深荻岸桥。
荒陴依战伐,晚景媚渔樵。
渐蹴双崖底,平临万仞标。
羊肠盘紫塞,鹄卵插青霄。
日暮冰霜积,年丰伏腊调。
人家留戍垒,供帐设山椒。
惜别寒温略,哀时比兴饶。
安危宁异想,驾驭不同条。
天眷垂西顾,民生脱大僚。
翻疑开府节,只数侍中貂。
甸国奚芳蔼,江云竟寂寥。
抡才喧此地,授钺忆先朝。
水旱纷犹昨,兵戈郁未销。
庙谟多惨淡,公等尚风飙。
事岂和衷得,恩将使过要。
舆情违坦坦,物论付嚣嚣。
半壁功谁就,诸羌衅自挑。
祁连犹举火,瀚海未通潮。
治化同缘木,乘除比梦蕉。
薄言秦《驷铁》,遗恨汉嫖姚。
抚迹怀难尽,更端客重邀。
【译文】
长至前两天与右吉翁山陪曹秋岳先生住在雁门关,即席赋诗四十韵。拈起玉树凋伤枫树林之句,分出凋字。
使者归旌近,云州去路遥。
部间催枥马,关下缓星轺。
折简俱相及,披裘各见招。
佳人蒙夙契,胜友得联镳。
野涸泒溪水,风深荻岸桥。
荒陴依战伐,晚景媚渔樵。
渐蹴双崖底,平临万仞标。
羊肠盘紫塞,鹄卵插青霄。
日暮冰霜积,年丰伏腊调。
人家留戍垒,供帐设山椒。
惜别寒温略,哀时比兴饶。
安危宁异想,驾驭不同条。
天眷垂西顾,民生脱大僚。
翻疑开府节,只数侍中貂。
甸国奚芳蔼,江云竟寂寥。
抡才喧此地,授钺忆先朝。
水旱纷犹昨,兵戈郁未销。
庙谟多惨淡,公等尚风飙。
事岂和衷得,恩将使过要。
舆情违坦坦,物论付嚣嚣。
半壁功谁就,诸羌衅自挑。
祁连犹举火,瀚海未通潮。
治化同缘木,乘除比梦蕉。
薄言秦《驷铁》,遗恨汉嫖姚。
抚迹怀难尽,更端客重邀。
【赏析】
此诗作于公元1083年(宋神宗熙宁六年)冬,当时作者任陕西宣抚副使,奉命经略西夏。此诗是作者在雁门关宿营之作,诗中描写了当时军旅生活的情景。全诗以议论为主,叙事为辅,抒发了对战争的忧虑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喜爱之情。
首联点题:诗人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当时军旅生活的艰苦场景。“使者归旌近”一句则表明了战事已经结束,军队即将回撤的消息。这一转折不仅为后文的战争胜利做了铺垫,也为下文的议论提供了契机。
颔联通过描绘出征将士们的辛勤劳作,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之情。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性以及士兵们的不易。这两句通过对出征将士们的描述,生动地展现了战争的艰辛和牺牲。
颈联进一步描绘了出征将士们的生活状态。他们虽然身着戎装,但却有家不能归、有情不能抒之感。这不仅体现了出征将士们内心的孤独和无助,也反映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状态的无奈和惋惜之情。
尾联则转向了战争的胜利与和平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战争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憧憬,诗人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追求。这既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也显示了他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期待的情感态度。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切、议论深刻,既有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批判也有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充分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