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指西巡狩,秦天一再霁。至今共伏腊,先后垂棠碣,悠悠吾所思,乃在江海裔。
从泣战城南,美人空迢递。泫然登斯祠,慷慨感深诣。
澄波既终古,皎月无年岁,白云著为堂,嘉夜著为砌。
东西植梧桐,左右种椒蕙,上有双凤凰,飞鸣何嘒嘒。
寄谢后来人,闻风同勖励。

侍御鹤冲金公死难诗

直指西巡狩,秦天一再霁。至今共伏腊,先后垂棠碣,悠悠吾所思,乃在江海裔。

注释:直指西巡狩,指的是皇帝亲自前往西边巡视。秦天一再霁,表示天空再次放晴,意味着天气转好,可能是战争结束或者形势好转的迹象。至今共伏腊,表示到现在都还能感受到寒冷的冬季。先后垂棠碣,表示之前的历史记载中也有对此事的记载或纪念。悠悠吾所思,表示我对此感到深深的思念。乃在江海裔,表示我的思绪和情感延伸到了遥远的江海之边。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写西巡的场景和感慨历史变迁来表达诗人对逝去英雄的怀念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中提到的“直指西巡狩”和“秦天一再霁”等词语,反映了作者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关注。同时,通过描绘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来抒发自己对过去历史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从泣战城南,美人空迢递

注释:从泣战城南,表示听到关于战争的悲伤故事后流泪。美人空迢递,表示那些美丽的人儿却因为战争而变得遥远和无法相见。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述战争中的悲壮场景和对美好事物的怀念来表达作者的情感。诗中提到的“从泣战城南”,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的悲痛以及对于战争中无辜生命的同情。而“美人空迢递”则表达了对于战争中失去的美好事物的惋惜与哀悼。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战争的反思。

泫然登斯祠,慷慨感深诣

注释:泫然登斯祠,形容诗人看到祠堂时内心充满激动和感动。慷慨感深诣,表示诗人对于祠堂中的英烈充满了敬意和感慨。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参观祠堂的场景并表达自己的情感来展现其对英烈的敬仰之情。诗中提到的“泫然登斯祠”,表现了诗人看到祠堂时的激动心情。而“慷慨感深诣”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英烈的崇敬和对他们英勇事迹的感慨。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展现了自己对英烈的深切敬意和对国家历史的贡献的赞扬。

澄波既终古,皎月无年岁

注释:澄波即清澈的波涛,终古指永远地存在,皎月无年岁即明亮如月,没有时间的变化。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来表达诗人对于永恒和不变的追求。诗中提到的“澄波”和“皎月”都是自然界中的美好景象,象征着纯洁、宁静和永恒。而“终古”和“无年岁”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美丽景象永恒的向往和追求。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展现了自己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于永恒价值的认同。

白云著为堂,嘉夜著为砌

注释:白云着为堂,佳夜著为砌,意谓云彩可以作为堂室,良宵可以作为庭院的装饰。

赏析:“白云”和“嘉夜”都是美好的自然景象,它们被用来象征纯洁、高雅和美好。而“著”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装饰”的意思,表示将自然景物融入建筑之中,使建筑更加美观和谐。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东西植梧桐,左右种椒蕙

注释:东西植梧桐,左右种椒蕙,意谓东边种植梧桐树,西边种植椒树和蕙草。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述植物的种植位置来表达诗人对于自然环境的关注和对于四季变化的感悟。诗中提到的“梧桐”和“椒蕙”都是常见的植物,它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的意义和象征。梧桐树代表着高大挺拔、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而椒蕙则象征着清新脱俗、优雅高洁的品质。通过这样的对比和结合,诗人展现了自己对于自然美的独特理解和追求,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探索。

上有双凤凰,飞鸣何嘒嘒

注释:双凤凰,意谓有两只雄健的凤凰在飞翔。飞鸣何嘒嘒,意谓它们在空中飞翔鸣叫的声音多么悦耳动听。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凤凰的形象描绘来表达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提到的“双凤凰”是吉祥的象征,代表着高贵、尊贵和成功。而“飞鸣”则表达了凤凰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和鸣叫的情景,象征着繁荣昌盛和和谐美满的生活。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展现了自己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于美好事物的赞美。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生命和自然的敬畏和珍惜之情。

寄谢后来人,闻风同勖励

注释:寄谢后来人,意为向后来的人表示感谢和致敬;闻风同勖励,意为听到风声后互相激励、共同前行。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后世人的感谢以及对未来的展望。诗中提到的“后来人”是指未来的一代或子孙后代。而“勖励”则意味着鼓励和激励他们勇往直前。通过这样的描述,诗人传达了自己对于传承和发展的期望以及对后人的期望和祝福。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民族和未来的信心和决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