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皇虽为媒,鸩鸟能闲之。
美人在宫中,衾枕宁自移。
艳色自骄矜,安怪它人为。
当轩拜天子,流光耀前墀。
所愿在一见,去去无所辞。

【注释】

王昭君:指王嫱,西汉时人。汉元帝时选入后宫为妃。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求和亲公主,汉元帝同意。王昭君出塞,成为匈奴和亲的美人;她被呼韩邪单于立为右夫人,生二女一男。

凤皇(fènghuán):凤凰,古代神话中的百禽之王。比喻杰出的君主或高贵的人。

鸩(zhèn)鸟:传说中的毒鸟。比喻凶恶的坏人。

美人:王昭君自谦的说,汉朝皇帝选我进宫,是我命该如此,不是我自身有什么能耐。

衾枕(qīn zhěn):被子和枕头。比喻夫妻生活。

安怪它人:为什么别人会嫉妒呢?指自己没有做对不起丈夫的事。

流光:指日月的光辉。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才出众。

所愿在一见:所愿望的是能够见上一面。

去去无所辞:离开的时候没有什么可说的。

【赏析】

王昭君是历史上一个有名的人物,她美丽、聪慧而又不幸。诗中通过她的口气写诗,表达了她对于当时社会的不满,以及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用典贴切,不落俗套,有新意。“凤皇”句用“凤凰”比喻汉元帝,以“鸩鸟”比喻匈奴贵族,既表现了王昭君的美丽、高贵,又表现出她的谦逊,这是很得体的语言。“美人”三句,王昭君说,自己之所以能得到汉元帝的宠爱,是因为自己的美貌,不是因为别的什么。这里“美人”一词既是对自己身份的自称,也是一种自我安慰的话。“艳色”两句写王昭君的容貌之美,也写出了她的自谦。“当轩拜”句写王昭君出嫁时的场面,突出了她作为和亲使节的身份。“所愿在一见”一句,表明了她对于和亲这一使命的态度,也是全诗的关键所在。最后两句“去去无所辞”,表明了自己对于和亲使命的坚决态度,表现了一个弱女子的刚强性格。

此诗采用借代的手法,巧妙地将王昭君比作凤凰,匈奴呼韩邪单于比作鸠鸟(传说中一种有毒的鸟类),把王昭君出塞嫁给呼韩邪单于比作“鸩鸟”,这样既形象生动又符合王昭君的身份地位。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不加雕饰,充分表现了一位弱女子的性格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