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江之水流日夜,素车白马钱塘下。我来新都饮练溪,十日西干水空大。
云雷奔起醉月滩,子规五月啼风寒。溪花锦石浩无主,江上月出青枫间。
霞散城阳隅,钟鸣兴唐寺。我家太白高阳徒,手绾长风弄清泌。
逸气常联青冥中,山高水深异人至。自从烟驾归浔阳,崩沙湿雾何茫茫。
披发狂歌亦何有,大堤杨柳随风长。宣平养真不可问,今日云孙来我傍。
夜泛彩鹢破澄碧,濯足倒景疑潇湘。中椒摇影古殿赤,石竹细路吹幽香。
我行到此步局促,丹丘老翁神不扬。身骑神骥安所适,腰间宝玦谁为光。
沙砾犹与人际会,丈夫心事多彷徨。蛟龙潜宅深水府,鱼鳖唼喋浮渔梁。
风吟雨号安得辨,但闻流水声琅琅。太白居我前,我生太白后。
蟠根万古称同调,胜地同游亦良构。将登天都望匡庐,烟海蒙蒙凉清昼。
【赏析】
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他的诗才横溢,想象力丰富,语言豪迈奔放,气势磅礴。其作品多表现了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对封建礼教的不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具有深远的思想意义。
这首诗是李白于天宝三年(744年)春在江南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全诗共八句,每句都充满了诗意,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令人陶醉其中。
首句“渐江之水流日夜”,描绘了江水流动不息的画面,暗含着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次句“素车白马钱塘下”,则是以素车白马作为交通工具,暗示了诗人的游子身份,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接着三句“我来新都饮练溪,十日西干水空大”描绘了诗人在新都(今成都市)饮练溪的情景,以及他十天后的离别之苦。这几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意,也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接下来的四句“云雷奔起醉月滩,子规五月啼风寒”则描绘了醉月滩的自然景观。云雷奔涌,仿佛天地间的风云都在此处汇聚;五月的子规鸟啼声凄切,使人感到一阵凄凉。这几句诗既展现了醉月滩的美丽风光,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激动与不安。
五、六两句“溪花锦石浩无主,江上月出青枫间”则描绘了江边的美丽景色。溪边的花朵如同锦绣一般绚丽多彩,而江上的石头则显得苍茫无际。在这美丽的自然景色中,江上的月亮犹如一颗明珠般熠熠生辉,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丝神秘感。
接下来的句子:“霞散城阳隅,钟鸣兴唐寺。”描绘了城阳的景色,夕阳西下,天空中的霞光渐渐消散,一座古老的寺庙——兴唐寺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这句诗既展现了城阳的美丽景色,也体现了诗人对寺庙的敬仰之情。
后面的诗句:“我家太白高阳徒,手绾长风弄清泌。”继续描绘了太白山的景色。李白曾经在这个地方居住过,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这里的“长风”“弄清泌”都指的是李白的诗歌风格,表达了诗人对太白山的怀念之情。
接下来的句子:“逸气常联青冥中,山高水深异人至。”则描绘了李白的风采。他的诗歌总是充满了飘逸之气,仿佛能够与天地相连;他的人格品质高尚,让人敬佩不已。这几句诗既赞美了李白的才华与品格,也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意。
最后四句:“自从烟驾归浔阳,崩沙湿雾何茫茫。”描绘了李白离开浔阳的情景。他曾经在这里隐居过一段时间,后来因为政治原因被迫离开。这里的“崩沙湿雾”形容了浔阳的自然环境,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这几句诗既描绘了当时的自然环境,也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重视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山水草木、飞禽走兽,也有神话传说等元素,使得整个画面生动活泼,充满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