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雨湿回塘,中林蔼凄爽。
高台兰叶稀,玉砌青苔上。
仿佛歌吹音,徘徊更兴想。
芳趺长石华,鸣榔动清响。
女萝何婵娟,烟虹竟来往。
香芜草径深,琴没离思鞅。
蟪蛄则已鸣,云窦初未朗。
辍棹晒层阿,怀抱深俯仰。
【注释】
回塘:指池塘。
蔼凄爽:形容山林景色清冷。
高台:指山顶上的亭阁。
玉砌:指用白玉砌成的台阶。
徘徊:来回走动。
芳趺:花墩或石制的小座子。
鸣榔:打钟,泛指敲钟。
女萝:一种蔓生植物。
云虹:形容云雾缭绕的样子。
蟪蛄:一种蝉,夏生秋死。
层阿:山名,在今安徽黄山北。
【译文】
雨中的船只停泊在灵岩山的回塘里,山上郁郁葱葱的树林显得格外清凉。
山顶上亭阁稀疏,青苔斑驳的台阶上长满了苔藓。
仿佛听到悠扬的歌曲和吹奏的管笛声,我不禁沉思起许多往事。
石墩上长满花草,钟声悠扬,清脆悦耳。
山上的女萝树多么美丽啊,烟雾缭绕,白云在天空中来往。
幽深草径里香气扑鼻,琴声渐渐远去而思绪缠绵难解。
蟪蛄已经叫了,但山涧的云雾还没有散开。
船停下来休息,心情舒畅,我不禁感慨万端,俯仰之间,无限感慨。
【赏析】
此诗作于元至正八年(1348年)春,诗人自金陵赴江西任途中经过灵岩山。这首诗是作者游览灵岩山时所作。
第一联“飞雨湿回塘,中林蔼凄爽”,写雨过天晴后山中的景象。回塘是池塘,中林是树林。飞雨过后,池水涨满,四周弥漫着清新的气息。树木苍翠欲滴,给人带来一种凉意。
第二联“高台兰叶稀,玉砌青苔上”,写登上山顶所见。兰叶、青苔都是山中之物。兰花生长在高台上,所以叶子稀少;青苔覆盖在台阶的石头上,所以显得格外鲜绿。这是写登山之所见。
第三联“仿佛歌吹音,徘徊更兴想”,写登高所见所感。仿佛听见歌声吹奏的音乐声,使人徘徊不已。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山间美妙景致的喜爱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心,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之感,以及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第四联“芳趺长石华,鸣榔动清响”写观赏风景的感受。芳趺是指花墩,这里指石质小座子。鸣榔是打钟的声音,泛指敲钟。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音乐之美的体验。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感悟。
第五联“女萝何婵娟,烟虹竟来往”写观赏风景的感受。女萝是一种蔓生植物,这里指山上的植被。烟虹是形容云雾缭绕的样子。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之感。
第六联“香芜草径深,琴没离思鞅”,写观赏景物的感受。香芜指的是香草,这里代指花草树木。草径深深、曲径通幽,让人陶醉其中。琴没有声音却让人牵挂,离思萦绕心头。这句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以及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之感。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第七联“蟪蛄则已鸣,云窦初未朗”,写观看天气的变化的感受。蟪蛄是一种蝉,这里用来象征夏天的到来。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变化的感叹与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之感。
第八联“辍棹晒层阿,怀抱深俯仰”,写观赏风景的感受。停止船桨靠在岸边休憩,心情舒畅。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美景的赞美之情以及内心的满足感与幸福感。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生活的享受与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之感。
整首诗以山水为背景,通过描绘山水之间的美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之感。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生活的思考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