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霜气老平芜,寒楚苍苍烟月孤。
水薄平霞连画角,风高枯柳散城乌。
髦头隐见占三塞,雁翅飘零动五湖。
为有荒愁消不得,明镫午夜独虬须。
秋尽
江南霜气老平芜,寒楚苍苍烟月孤。
水薄平霞连画角,风高枯柳散城乌。
髦头隐见占三塞,雁翅飘零动五湖。
为有荒愁消不得,明镫午夜独虬须。
注释:
- 秋尽:秋天即将结束,意味着冬天的到来。
- 江南霜气老平芜:江南地区到了秋天,天气转凉,霜气渐浓,使得原本平坦的田野变得有些荒凉。
- 寒楚苍苍烟月孤:天空中的云层显得非常厚重,仿佛笼罩着一片苍茫的阴影,而明亮的月亮则在云层中若隐若现,给人一种孤独的感觉。
- 水薄平霞连画角:水面上的薄雾与远处的山峦相接,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画角的声音在宁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
- 风高枯柳散城乌:微风吹过,枯黄的柳枝在风中摇曳,发出沙沙的声音;乌鸦在城墙上飞来飞去,增添了一份荒凉的气氛。
- 髦头隐见占三塞,雁翅飘零动五湖:诗人用“髦头”和“雁翅”这两个意象来形容自己的心情。髦头(指白发)似乎在暗示自己已经年老,而雁翅则是飞翔在空中的大雁,象征着离别和思念。这些意象共同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
- 为有荒愁消不得,明镫午夜独虬须:诗人感叹自己的情感无法得到解脱,只能在寒冷的夜晚独自对着灯笼发呆。这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江南地区的秋天特色。诗的开头两句通过对江南地区秋季特点的描述,为读者营造出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接着,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如霜气、烟月、画角、枯柳等,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寒冷和孤独之感。
在后四句中,诗人以“髦头”和“雁翅”这两个意象表达了自己的情感状态。这些意象既形象又生动,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最后一句“为有荒愁消不得,明镫午夜独虬须”,更是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展现得淋漓尽致。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诗人通过对秋天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离别的感慨和内心的孤独无助感。同时,诗中的意象也富有层次和深度,使得整首诗更具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