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郁兵气,山川尚有姿。
登临及今日,幽滞失良期。
不解洛生咏,能吟豪士诗。
闭门聊自卧,乱石迥相宜。

【注释】

四海:指全国。兵气:军事紧张的气氛。山川尚有姿,登临及今日:指诗人登上高山眺望远方,看到天下形势仍然严峻,而自己已年老体衰,不能再有所作为了。幽滞失良期:幽隐退避的抱负无法实现,失去了良机。洛生咏:指汉赋作家张衡所作的《东京赋》和班固所作的《两都赋》。能吟豪士诗:指曹操的《观沧海》。闭门聊自卧:闭门独居,闲适地躺下。乱石迥相宜:形容山势高峻,岩石错落有致。

【赏析】

《感秋》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此诗前半写时世艰难,抒发壮志未酬之叹;后半写个人境遇,表达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向往。全诗以“感秋”为题,却并不直接抒写秋天景物,而是着重表现作者在政治理想破灭之后所抱的复杂心态。

首联写时事:“四海郁兵气,山川尚有姿。”意思是说,国家正处在动乱之中,但山河依然壮丽多姿。这两句是全诗主旨所在,诗人用笔含蓄蕴藉,言简意丰,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忧愤心情。

颔联直抒情怀:“登临及今日,幽滞失良期。”“登临”,即登山,指诗人曾一度想在政治上建功立业的愿望。然而现实却是“幽滞失良期”,即仕途不如意,抱负无法实现。这里诗人借古喻今,暗寓了自己对当时政治现实的不满。

尾联写景:“不解洛生咏,能吟豪士诗。”意思是说,我虽然不能像张衡那样作《东京赋》、班固那样作《两都赋》,但我也能像曹操那样“观沧海”。这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人生的一种积极态度。

这首诗的写法上,前两句为一、三句,后两句为二、四句,前后呼应,中间转折,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语言上,既含蓄蕴藉,又明白晓畅,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特色;情感上,由忧愤到释然,由沉痛到旷达,变化自如,跌宕有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