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之间,许君是、须眉男子。歌伏枥、壮怀消灭,减肉生髀。草檄百蛮功未展,裹粮五岳游方始。算春秋、三万六千场,平分矣。
鸿鹄志,谁能拟。姜桂质,终难徙。肯随他、逾淮卢橘,化而为枳。孔北海豪杯斝在,孟东野老诗篇美。倚江楼、秋夜共吹箫,鱼龙起。

【注释】

①齐鲁:泛指山东。许君:对朋友的敬称。须眉男子:指男子汉大丈夫。

②草檄(xiē):起草文告。百蛮:指四方少数民族。算春秋:即“算尽”。春秋,指一年的时间。三万六千场:比喻岁月漫长。平分矣:指时间已过半,一半儿了。

③鸿鹄志:高远的志向。姜桂质:姜桂之性,比喻人的品质坚贞。终难徙:最终难以改变。逾淮:渡过淮河。卢橘:淮南出产的橘树。化而为枳:橘木可以变成枳树,比喻变化。

④孔北海:指东汉名士孔融,字文举,曾任北海太守,有豪放不羁的风度。孟东野:指唐诗人白居易,字乐天,曾任江州司马。老诗篇:指他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倚江楼:指作者自己居住的地方。秋夜:指夜晚。共吹箫:一起吹箫作乐。鱼龙起:形容乐曲优美动听、感人至深。

【译文】

齐鲁之间,许是男儿,壮烈胸怀消灭,减去肉生髀。草檄百蛮功未展,裹粮五岳游方始。算春秋、三万六千场,平分矣。

鸿鹄志,谁能拟。姜桂质,终难徙。肯随他、逾淮卢橘,化而为枳。孔北海豪杯斝在,孟东野老诗篇美。倚江楼、秋夜共吹箫,鱼龙起。

【赏析】

此词上片写壮志难酬,下片写壮志犹存,表现了词人对友人的殷切祝愿。全词以豪放之笔抒写自己的雄心壮志和抱负,充满悲壮之气。语言豪放奔放,风格慷慨悲凉;感情沉郁,意蕴深远。

上阕首句“齐鲁”二字总领全阕,“许君是”以下四语点明“我”与友人的关系:“歌伏枥”,写友人的壮志凌云;“壮怀消灭”,写“我”的忧国情怀;“减肉生髀”,写“我”的忧虑;“草檄百蛮功未展”,写“我”的壮志难酬;“裹粮五岳游方始”,写“我”的行踪。以上十句,一气呵成,气势磅礴,意境雄浑。

下阕开头三句写友情深厚,“鸿鹄志”,指远大的志向,“谁能拟”,指谁能够与之相比。“姜桂质”,指品格高尚,“终难徙”,指难以改变。“肯随他”三句,意思是说“你”不肯随从他到淮南去当官,却愿意留在江东做隐士。这是写“我”的希望,也是对友人的规劝和勉励。这几句既写友情,又写“我”对友人的期望,表达了“我”对友人的关怀和爱护。最后两句写“我”的心愿:在秋天的夜晚,我们一起去吹箫,让美妙的音乐感动鱼鸟,让它们欢跃起舞,为我们的友谊增添欢乐。这两句是对友人的深情厚谊的表达,同时也寄托了词人自己的愿望和期待。整首词抒发了“我”的壮志未酬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