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倦鸟几时还,千里江程未得闲。
瓶里茶香秋浦水,枕边镫影皖公山。
烽烟淮甸犹传檄,鼓角严城早掩关。
为想十年征战苦,至今猿鹤怨刀环。
【注释】
夜过皖城作:诗人夜宿皖城时写下的作品。
天涯倦鸟几时还:天涯,天边,比喻远方。倦鸟指归巢的鸟儿,意指游子。几时还,什么时候能回来。
千里江程未得闲:千里,形容路程遥远。江程,指渡长江的水路。
瓶里茶香秋浦水:瓶,指用来装茶水的小口瓶。秋浦,县名,在今安徽。
枕边镫影皖公山:镫,古代照明用的灯。皖公山,山名,在今安徽。
烽烟淮甸犹传檄,鼓角严城早掩关:烽烟,烽火,古代边疆报警的信号,这里泛指战火。淮甸,淮河一带。犹传檄,还在传递战报。鼓角,古代军中用打击乐器和号角指挥军队,这里指军营中发出的信号。严城,坚固的城堡。
为想十年征战苦,至今猿鹤怨刀环:为想,考虑。猿鹤,代指阵亡将士。刀环,刀把上装饰的圆形铜环,这里指兵器。
【赏析】
这首《夜过皖城作》是唐代诗人杜甫在乾元二年(759)冬夜,因避乱入蜀途中,夜宿皖城时所作。全诗抒发了诗人对战争、和平的深切思考,以及他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首联“天涯倦鸟几时还,千里江程未得闲”,描绘了诗人孤独漂泊的旅途生活,表达了他渴望回归故土的心情。诗人以“天涯倦鸟”比喻自己,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自己在外的孤寂和疲惫。而“千里江程未得闲”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长途跋涉的辛苦与无奈。
颔联“瓶里茶香秋浦水,枕边镫影皖公山”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夜宿皖城的所见所感。诗人通过“瓶里茶香秋浦水”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而“枕边镫影皖公山”则描绘了诗人夜晚休息的场景,皖公山成为了诗人思念家乡的象征。
颈联“烽烟淮甸犹传檄,鼓角严城早掩关”,则是从战乱的角度出发,描述了战争中的景象。烽火连天,战鼓阵阵,严城早已关闭,表达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恐惧和痛苦。
尾联“为想十年征战苦,至今猿鹤怨刀环”,则是诗人对战争的反思和感慨。诗人通过对比“十年征战苦”和“猿鹤怨刀环”来表达自己对于战争的厌恶和反思。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与损失。
这首诗通过对战争的描述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损失。